|
||||
为改变上述弊端,用上树脂玻璃纤维超级钢性材料后,不仅重量轻、续航持久、生产工序少、效率高,设计自由度也大了。” 据介绍,在公司员工中,技术研发人员占到三分之一,用于技改和创新的研发投入维持在6%以上。近3年来,由于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专注各个环节的创新,公司在研发创新、技术升级、品质革新等多个维度呈现蓬勃的发展之势,产品质量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小巨人”释放出大能量。 小产品大市场 合聚是一家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不比普通生活用品那样随处可见,但不少汽车、医疗设备中的某一个器件,没准就是由他们提供的材料制造而成。 这家2017年2月注册成立、2019年正式投产的企业,落户江陵虽不到3年时间,但其深耕行业已有十多年。 毕业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的梁良,2007年进入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工作了7年。梁良介绍,他们从事的这个行业是一个细分的行业,95%是量大的通用材料,对强度、温度的要求不高,近5%的工程塑料是主体,有4至5种,强度高,耐温高,主要应用在机械类行业,还有不到1%是特种材料,应用领域窄,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核心部件、航空领域等。 “我们现在60%的应用份额是传统的汽车行业,主要是一些汽车电子系统、传动系统。再就是新能源汽车,现在汽车行业都以塑代钢,实行整车的轻量化、设计集成化,公司生产的改性材料替换汽车上面的一些部件,使得新能源汽车的高性能部件不仅实现轻量化、智能化,更重要的是促进汽车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梁良说。 小产品具有大市场,得益于公司在细分市场的精耕细作,截至目前,合聚生产的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 汽车、电子、智能硬件、民航、消费品领域。上汽、吉利、长城、比亚迪等整车制造企业,以及贵阳航天、河南天海、湖北三环等企业都是合聚的客户。据介绍,公司现在一期产能达到15000吨,产量5000至6000吨。现有8条生产线,生产的材料包括PC、PBT、PA三个品类,150个规格。去年,公司营收3.3亿元,其中江陵公司1.7亿元,工业产值9100万元。 小企业大愿景 据了解,落户江陵的合聚公司目前占地47亩,人员仅仅70人左右。从规模上看,公司称得上是一个小企业。小企业却有大愿景,公司立足于现有的销售网络和市场,将在全国部分省市逐步设立办事机构,进一步提高国内市场销售份额,计划在2026年设立海外营销公司,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公司核心产品的竞争优势。“设立办事机构,提高市场份额,只是一个方 面,公司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梁良介绍,公司将致力于开展与高校的深入合作,具体由公司提供研究方向,高校有针对性地研究,促进论文对产业的推动。这项工作虽然回报周期很长,但很有意义。 成长为领跑细分市场的“单项冠军”,背后离不开坚持和创新。公司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路径,为了向细分领域的“卡脖子”难题不断冲击,将努力申办省级科研平台,便于相关项目在这个平台落地,通过技术的不断积累,解决人才瓶颈。 据了解,为壮大“两新”产业,正在建设中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围绕合聚公司,已有模具、电子、精密注塑以及一些后处理企业陆续入园,旨在配齐产业链下游企业。“县委主要领导多次到企业调研,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专门提到了将加大对合聚的支持,我们对公司的未来很有信心。”梁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