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2版:荆州要闻

在推动民族团结发展中实现美丽蝶变
——全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五)

  民族团结进步荆楚行

  荆州市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分散杂居城市。全市有31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市总人口0.35%。而少数民族中万人以上的民族2个,即回族和土家族。近年来,荆州各县市区加大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荆州区李埠镇新垸村、石首市槐树堤社区、松滋市洈水镇西斋社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脱贫攻坚为统领,高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以基础设施、民族风貌、产业发展为建设重点,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处处彰显着我市少数民族村(社区)独特而绚烂的自然生态美、人文和谐美、建设发展美、未来希望美。

  齐抓共管民族团结工作层层落实

  新垸村作为荆州区唯一少数民族村,近年来,以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民族风貌、产业发展为建设重点,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形成“比学赶超”人人参与争做贡献的生动局面,一改往日“等、靠、要”的陈旧观念,2019年荣获荆州区“最美村寨”称号。

  走进石首市槐树堤社区居委会,道路旁、宣传栏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等文字格外醒目。该社区为所有少数民族居民修建了改善性住房,围绕将周边环境进一步美化、绿化、亮化的思路,不断优化社区环境,并在郊区筹备修建屠宰场,帮助少数民族居民解决生计问题。

  位于松滋市洈水镇的西斋社区,是一个多民族和谐相融的民族社区。为加大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社区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安居乐业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政策引领,为创建添法制保障。近年来,少数民族村(社区)在省、市、区民宗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贯彻落实《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和《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积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就业难、入学难等问题;在文化建设上,每年开展村民联谊活动,组织篮球赛、广场舞表演等活动,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群众交往融洽。

  因地制宜、创新突破抓创建。在新垸村新的还建小区,一栋栋房屋整齐划一,小区内干净整洁,家家户户前庭后院都种满了花花草草,少数民族居住区的楼房还运用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造型花样,让人眼前一亮。小区内有居民健身场所、图书阅览室,还有活动大舞台和文化长廊,居民们可以在这里休闲娱乐。

  西斋社区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对社区主要街道实施了硬化、亮化和美化,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社区建有便民服务站、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居务监督委员会、会议室、图书阅览室和居民健身活动场所。

  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交往交流交融,槐树堤社区大力改善社区居住环境,服务管理散居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有力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示范引领凝心聚力实现美丽蝶变

  依托当地地理环境优势,新垸村村委会主动联系企业争取就业岗位帮助村民解决就业问题,基本能保证每月收入达到3000至5000元。同时,借助于临港工业园发展,开拓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重点抓好农家乐、乡村垂钓、田野农场等农村休闲项目建设,将其建设为荆州近郊少数民族特色旅游点。

  地处湘鄂交界的松滋洈水镇是湖北鄂西南最大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依托鄂西旅游圈及当地文化资源,西斋社区计划打造集旅游、观光、民族特色、饮食文化、民俗风采为一体的新型社区,该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作为石首市唯一少数民族社区,槐树堤社区秉承“以人为本、务实为民”的工作理念,以党建为龙头、服务为重点、文化为抓手,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先后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被省民宗委授予“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社区”、被市民宗委授予“荆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少数民族村(社区)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民族村(社区)振兴为目标,以特色村寨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民族村(社区)发展振兴新路,全力推进民族村(社区)转型发展,努力实现让农业强起来、让村庄美起来、让居民富起来,在民族团结进步发展中实现蝶变。

  □记者刘洁通讯员程碧娟王小芳严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