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1版:01

从﹃实﹄字看为民族复兴奠定更强大物质基础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述评之二

  这是大国迈向强国的坚实路径:聚精会神做强实体经济这个发展根基,持续放大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和不懈奋斗的精神。

  习近平经济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出发,统筹经济学价值与哲学价值,聚焦一个“实”字,是为民族复兴奠定更强大物质基础的经济学。九年来,中国经济的实力更加强大,创造力更加澎湃,运行的内在逻辑更加坚实。

  夯实基础:“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从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新阶段,到复兴号高铁列车风驰电掣在青藏高原;从自主建造的“雪龙2”号挺进极地,到“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在数字世界中不断突破……新时代中国发展突飞猛进,靠的正是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和科技创新的强劲动力。

  越是宏伟的事业,越需要坚实的支撑。九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锚定一个“实”字,把实体经济及其背后的科技支撑,作为民族复兴千秋伟业的坚强柱石,作为应对国际竞争大风大浪的定海神针,带领全国人民一起,扎扎实实干出了新时代历史性成就。

  步入新时代,靠什么积累和夯实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靠什么引领和驱动经济社会发展,靠什么抢抓机遇、抵御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邃的思考和长远的谋划。

  习近平经济思想把经济活动的起点、主体牢牢锚定在研发、生产、制造、流通等劳动活动上,希望企业实实在在地做产品,实实在在提供服务,实实在在提升品质。

  梳理九年来总书记考察的足迹和重要讲话可以发现:工厂车间是高频地点,实体经济是高频词。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

  着眼“两个大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国家要提高竞争力,要靠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大国的根基”“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是本分”……

  “实”字的源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党人的立场。劳动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底,劳动是价值实体和内在尺度,劳动创造价值。共产党人崇尚劳动,这就要求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固本培元。九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聚焦实体经济持续发力,不断夯实中国经济根基、夯实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

  (下转第4版)

  —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