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又见秦克湖,已经是五年之后了。虽然它就在团山镇,离我并不遥远。 第一次见秦克湖,是在2018年的夏天。其时,过脉岭的鸭蛙稻刚刚抽穗,白鹭岛上的白鹭一群群,一只只,这里那里翩飞。栖息在树枝上的白鹭,翅膀呈“V”字形展开,仿佛一朵朵盛开的花儿。白鹭岛前由旧窑厂改建的观鹭台还只是一个雏形,我们好奇地从旧窑厂穿进去,像一群顽皮的探险家。 彼时,秦克湖边,杂草丛生,湖边一块旧木条板伸入湖水中,我们这群陌生的闯入者在清澈的湖水中用手、用脚划着,嬉笑着。秦克湖默默地看着我们划水、在杂草丛中拍照,听着我们的嬉闹,他似一个智者,眸子里漾着微笑的碧波。 当我们的团山行采风队伍来到秦克湖边时,我们全都讶异了。这是秦克湖吗?这还是五年前的秦克湖吗? 从前那块长长的旧木条板不见了,呈现在眼前的只有干净而清澈的湖水,向前看去,视野是那么开阔。看向左边,曾经杂草掩映的那条湖边小路,如今杂草没了影子,一条平整的小路向左岸延伸。令人惊喜的是,小路左边莲叶层层叠叠,粉色荷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右边呢,湖水清清,湖边隔不远就有一个竹条板,供游人戏水、钓鱼、赏美景。最妙的是,这条小路的尽头,竟然是延伸到湖中的长长的竹排。竹排边莲叶何田田,粉粉的荷花有的把自己举得老高,有的娇羞地藏在荷叶底下。走在竹排上,伸手轻抚嫩绿的荷叶,或者干脆摘下一片来当伞,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别有一番趣味。 我们到达秦克湖边时,团山镇的主人们立马给我们安排了一个节目——乘船观湖。湖边停泊着一艘小铁驳船,船上仅能容纳20人左右。为安全起见,上船的人都穿上了救生衣。船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船很平稳地向前。 “啊,你们看,这湖水!好清好清!”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咔嚓”,有人把这清清的荡漾着细小波纹的湖水拍了下来。 我收起太阳伞,掏出手机,静静地看着秦克湖。小船近处的湖水碧青碧青,让我想起去洈水游玩的那回。我们乘坐一只冲锋舟在洈水里驰骋,突然,我们齐声叫停,开冲锋舟的师傅有点莫名其妙,继而会心一笑。只见我们纷纷倒掉矿泉水,用瓶子去装洈水里的水。碧绿的干净的水总是让人忍不住想一尝它的清甜。此时此刻,我没有可以盛装秦克湖水的瓶子,可我异常想伏在船舷上,用我的手掬一捧尝一尝。 不等我伏下来,又有人发出一声惊叹:“啊!云好美!”抬头望去,只看见高远的天空是那么蓝,而云是那么白。几朵白云悠闲地看着秦克湖,它们,也如我们在欣赏秦克湖的美吗? 我曾无比喜爱云南天空的云,总觉得家乡的云不及云南的白,不及云南的云有韵味。今天所见,觉得秦克湖上空的白云丝毫不逊色呀。不觉多看了几眼,用手机拍了个蓝天白云的特写。 铁驳船正前方,竟然卧着一座小山!小山上绿树婆娑,偶有几只白鹭从枝丫间掠起。我们是要开往这座小山吗? 站在铁驳船上可以一眼望到头的秦克湖,我们不知不觉行了半小时之久,离前方绿树蓊郁的小山还远着呢。可铁驳船并没有继续向前,而是向右前方驶去。几分钟后,铁驳船停靠在岸边。 这也太奇怪了吧?这不是一座荒山吗?停靠处,根本没有路,全是没膝的丛生的杂草。苌楚问开船的师傅怎么回事,开船师傅歉然一笑,说,旁边其实有条可以上岸的路,只是铁驳船不太好停靠。我们纷纷跳上岸,用脚拨开杂草,开辟出一条窄窄的路来。苌楚在前面带路,走不多远,她停下来,对我们说:“看,好多桃树!上次来的时候,长了好多好大的桃子呢!”我们只顾踏草前行,还以为这是一座荒山,不曾想柳暗花明,眼前竟然全是高高低低的果树! 想想阳春三月,这小山坡上一树树的粉色的桃花,从秦克湖上岸,仿佛到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桃花岛,那感觉,真美妙! 这是团山镇近几年打造的秦克湖过脉岭生态文化走廊。往山坡上走去,看到掩映在绿荫里的一个个农家。一座座房子前后栽种着各种各样的果树。在这里,我第一次认识了无花果树,第一次触摸了板栗毛刺刺的外衣,第一次站在满树的枣子下,一仰头就与一颗枣子来了个甜蜜的亲吻。 这条文化走廊最令人惊叹的不止这些果树。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村中小路两旁农家的一面面墙壁上,画着一幅幅生动的农村生活图景:有坐在秦克湖边赏荷钓鱼的;有正在水田里插秧的;有在打谷场上打谷子的;有在跳广场舞的;有坐在门前安静地做针线活的…… 再见秦克湖,她已经不再是五年前的秦克湖了,她不再是仅凭一个凄美的传说打动人的秦克湖了。有蓝天白云,青山白鹭,碧绿的荷叶和粉色的莲花衬托着波光潋滟的秦克湖,更有艺术气息浓厚的画廊映衬着它,秦克湖已然是绿意团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在,过脉岭的鸭蛙稻、紫糯米酒已经成了团山镇骄人的名片;那个让人惦记的、由旧窑厂改建的观鹭台已经矗立在白鹭岛前,随时欢迎四海游客的光临。唯一不变的是,一只只翩飞的白鹭依然仿佛盛开在白鹭岛上的一朵朵花儿。 绿意葱茏的团山,亦是石首这块大地上盛放的花朵啊。 □苏春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