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1版:01

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奋力开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新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荆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1年12月6日)吴锦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荆州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荆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浓厚氛围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奋力开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新局面。

  一、过去五年砥砺奋进,书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彩答卷

  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挑战和风险考验、各方面工作取得重要成就的五年。特别是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从荆州港乘船视察荆江,对长江大保护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奋力绘就“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卷。我们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战疫、战贫、战洪“三战三捷”。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全面开启荆州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这五年,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600亿元,总量保持全省第四。深入推进“一城三区、一区多园”建设,加快园区转型、产业升级,一批招商项目落地投产。智能家电、汽车零部件、现代造纸、医药化工等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双水双绿”提质增效,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到8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分别达到4个、49个。荆州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电子商务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方特园、园博园、海洋世界等引爆荆州旅游。

  这五年,发展动能持续释放。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350亿元。深化“互联网+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超过99%。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4.6万户,累计增长5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增长66.15%、贷款余额增长104.7%,连年获评“全省金融信用市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街道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监利实现撤县设市。

  这五年,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完成市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张底图”构建,初步划定“三区三线”。新增高速公路里程271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荆州公铁、石首、洪湖嘉鱼、洪湖赤壁4座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沙市机场正式通航,浩吉铁路贯通全境,荆荆铁路开工建设,“一港九区”加快布局。荆江大堤综合整治、荆南四河堤防加固、三峡后续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加快建设。荆北新区、沙北新区、关沮新城成为城市新名片,新建复兴大道、沿江大道等27条骨干道路,完成棚户区改造11.3万套、老旧小区改造513个,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厕所革命”成效明显,城乡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创建“擦亮小城镇”省级示范乡镇12个、特色小镇和产业强镇10个。

  这五年,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双十工程”,扎实推进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环长湖湿地修复、四湖流域生态补偿等重大工程加快建设。市县乡村四级河湖库长制体系不断完善,建立长江岸线管理员制度,实施重点水域全面禁捕。关停拆除长江干线码头340处,腾退岸线55公里。植树造林230万亩,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87.5%,提升16.4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8%,提升12.3个百分点。

  这五年,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坚决扛起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37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40.05万人如期脱贫。成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有力有效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公共财政支出80%以上投向民生领域。累计新增就业36万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98%。新建、改扩建校舍15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学校布局优化调整,学前教育普惠水平显著提升,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验收。公共卫生补短板工程整体推进,疾控体系全面提档升级,三级综合医院达到7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一批文体中心投入使用,涌现出《红军树下》《有爱才有家》等文艺精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连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优胜市”,捧回全国综治“长安杯”。推进信访、调解、仲裁、诉讼“四位一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重特大事故零发生,较大事故总量持续下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这五年,党的建设持续加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制定《荆州市长湖保护条例》等5部地方性法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县乡全覆盖。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擦亮“协商在一线”品牌。深化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干部等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党管武装、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展。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完成,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拓展。实施“红色头雁”计划,聚焦“六个一线”,优化干部选育管用机制。加强“红色阵地”建设,党建引领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显著。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深入整改,五届市委巡察实现全覆盖。持续发力纠治“四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暨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大研讨活动,坚决破除“七块坚冰”,聚焦高质量发展“十问”,开展“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及推动六个专项治理;围绕“五个重大”87项任务,远谋近施,夯基垒台;高质量推进集中换届,选用“铁牛型”干部,必将为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作风基础和群众基础。

  奋斗成就事业,成绩来之不易。过去五年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领导班子接续奋斗、全市人民拼搏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荆州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荆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荆州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奋斗历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破除束缚高质量发展之“冰”,勇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围”。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同时,我们更要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展不够是荆州最大的实际,工业经济、综合交通、县域发展短板突出;城镇化发展滞后,农产品加工水平不高;民生领域欠账较多,社会维稳任务较重;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对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以“五区五中心”为支撑引领,坚决扛牢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历史使命

  今后五年,是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破题开篇、成势见效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新使命、新目标、新任务,以大视野、大格局、大胸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把荆州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其时已至。荆州是湖北之中,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占据着特殊重要位置。湖北的中部需要一个中心城市,荆州责无旁贷。这是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重大部署,从根本上提升了荆州在全省乃至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是时代赋予的重大机遇、重大使命,也是新发展阶段“赶考”路上的“必答题”。

  (下转第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