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6版:06

文化随笔
千年仰望岑嘉州

  □袁枫

  初冬的阳光,依然温暖和煦。没想到,在沙市岑河镇东湖村的秋收农庄岑参纪念馆,就这样与岑参这位大唐极负盛名的边塞诗人不期而遇。30年前,与同学去岑河镇访亲友。那时不曾想,这个地方会与经常翻阅的《唐诗三百首》中的一位作者岑参有什么关联。即便10多年前,追剧《贞观长歌》,看到从江陵走出来的岑文本,经仆射李靖推荐,以奏对为唐太宗所知,最终成为贞观名相。岑文本弘厚忠谨,以文墨致位中书令,这让后世多少靠笔杆子立身的读书学子顶礼膜拜。当时,却也没有想到岑文本竟然是岑参的曾祖父。但是这次来到岑河镇东湖村,与众多同行一道去参观这个由民间筹资建成的纪念馆,走进去之后,这才近距离接触和深刻认识了岑参这位大唐边塞诗人。

  这个纪念馆在冬天的乡村,显得有些凄清。我却能够理解。我曾很多次遐想大漠边关的冷月会锤炼男人的深沉厚重,可在一片水乡平原田野之中,是无法感受大漠北风卷地百草折的况味的。在江南水乡农庄植入唐诗文化,这无疑是一条特色之路。在没有唤醒游人的热情与向往之前,这种冷清就是一个难以跳过的过程。好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岑参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会在荆楚大地掀起高潮,所需只是时间而已。这一点与岑参(715年-770年)这位大诗人无关,岑参的简历始终摆在那里。天宝三载(744年),岑参29岁时以第二名登进士第,之后是3年的守选期。天宝八载(749年),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大约35岁时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岑参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没有如愿。天宝十载(751年),38岁的岑参回到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历,深受启迪。天宝十三载(754年)41岁的岑参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

  面对大千世界,我深深地感到自己是那样的浅薄。对于岑参这位知名的边塞诗人印象,我一直停留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以及“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余韵里。其实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等多个方面,在全唐诗中收录了400多首,只是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就他一生56岁的经历来看,他当援疆干部,两度到新疆分别工作3年。就这6年,岑参写了六七十首边塞诗,表达了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在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成就了他边塞诗人的盛名。他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他的边塞诗作,与高适一样,都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激情与梦想。正是这种粗犷豪迈的气质,造就了令后人永远仰慕的盛唐辉煌。

  今天,有幸来拜谒位大诗人,我更感兴趣的是他的工作经历。隔了时空1000多年,只看他的诗作,那我对于岑嘉州的印象可能就只是一个文学家了。能把诗写好,用诗作来资政修身自娱也许不难。但要写得千古留名,绝非易事。岑参或许不像杜甫那样,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毕竟,相门子弟、刺史幼子的身份,在他思想深处应该还是有着光耀祖宗门楣的想法吧。可是古往今来,要把人生经营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看岑参的一些诗作,忽然觉得岑参当年的那番诗情与心情,在今天仍然有强烈共鸣。岑参在《感旧赋》里深情怀念岑氏家族曾祖父岑文本、堂伯祖父岑长倩、堂伯父岑羲“一门三相”的荣耀,不免自得,却并未沾光多少。当然,有情怀的人不会把职场成功看成唯一的目标,或许会把立德立功立言看成更高的目标,职场升迁是为了更好地立功,做事是为了更好地为民。岑参是一个有情怀的人。

  他在《银山碛西馆》里曾经写道: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很自然让人想到了定远侯班超。班超作为一个县令的小儿子,曾经辍业投笔叹口气说:“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的人都笑他。班超却说:“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来班超出使西域,果然立功封侯。岑参虽然少年贫苦,但父亲也曾任两州刺史,所以班超的故事应该对他有深深的共鸣。还好,岑参以文入仕,在29岁那年就高中进士了。至于到底要怎么打拼人生,是否也会心里焦虑,通过这首诗,岑参以出生相似的班超来激励自己,似乎可以看出一点儿迹象。

  乾元元年(758年),已经45岁的岑参,常与左省(门下省)、右省(中书省)两省僚友杜甫、王维、贾至等唱和,写下了《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等。他在这首诗中写道:“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10多年的奋斗,岑参已经文名大振,却因官职低微,写下这首干谒之诗,希望得到李进李侍郎的提携。追求进步的想法,诗人来得低调。他没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任性。祖上的荣光与仕途的风险,使得他只能这样含蓄的投石问路。然而由于岑参“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在才华上有底气,在人情世故上岑参就不想太练达。就这样,不满一月,岑参又被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被后人称为“岑嘉州”,相当于今天四川乐山市委书记。罢官后客死成都舍。

  岑参死后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8卷。杜确《岑嘉州诗集序》说他的诗“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可见他的诗当时流传之广,不仅雅俗共赏,而且还为各族人民所喜爱。岑参虽然无祖辈父辈“一门三相”、后裔晚清岑毓英、岑毓宝、岑春煊“一门三总督”的显赫,但他的一生无疑是成功的。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