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1版:01

铸强“红色引擎”赋能美丽乡村
——公安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探访

    编者按:乡村振兴“跑得快”,全靠党建“车头”带。近年来,公安县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下大力气建强农村领头雁,彻底进行问题合同清理,有效化解村级债务,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有效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农民物质精神生活,走上了一条振兴跨越的康庄大道。

    中共荆州市委组织部荆州日报社合办

    新时代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

  □记者杨章池叶俊特约记者夏峻王文初

  冬月伊始,霜白草黄,桔柚飘香。

  行走在公安县田间地头,所到之处,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纷纷伸出大拇指:“基层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这里人心齐了、力量强了,农村活了!”

  深耕垄亩,不断创新,充分调动积极因素,红色引擎在这片昔日村民为之发愁的土地上持续发力——近两年来,公安县流转土地总量148万亩、流转率达68%,清理低效农用地3000多亩,吸引6000多名外出务工村民返乡创业,11家大型市场主体前来投资。公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选好人用对人,一只只头雁领航高飞,以“引擎”的奋发作为带出农村新气象

  12月14日,杨家厂镇长江村恒荣·忆江南·田园慢生活体验区施工现场机器轰鸣。沿着百米步道往前,两旁的星空田园、儿童乐园初现雏形,古色古香的村史馆跃然眼底。

  “体验区占地300亩,投资1400万元。”长江村党支部书记谢超带领记者参观时,对打造“江南乡村游目的地”信心满满。

  谢超的豪情和底气,源于4年前的一次选择——

  2017年底,在外创业多年的谢超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回乡发展。次年初,他当选长江村党支部书记。

  彼时的长江村,村民思想保守,经营模式陈旧,集体经济薄弱,是建档立卡的省级贫困村。而今,4年不到,长江村不仅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到100余万元,在公安县独领风骚,还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脱贫攻坚先进村,成了全市“红色美丽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

  “实现治理提升、经济发展、富民强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是基础,政治引领是关键。”公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周陈艳说,长江村的巨变,是该县近年来选优配强镇、村两级班子的一个缩影。

  藕池镇幸福村党支部书记杨克耀,也是放弃年入20万元的生意后,返乡带领村民奔小康的“红色头雁”。

  幸福村也曾债权不清、债务不明,村民看不到致富希望,纷纷外出打工,“幸福”徒有虚名。换了“当家人”,短短几年间,昔日软弱涣散村蝶变成为村民增收、集体繁荣的先进村,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从每年4万元到40万元的大跨越。

  2019年5月,甘家厂乡高台村党支部书记吴承文被组织安排兼任东升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深挖乡贤人脉,以乡愁召唤乡贤回归,推动乡村振兴,融洽了干群关系,该村也步入致富发展快车道。

  不仅有跨村干部,还有跨组干部。老党员腾平主动请缨,跨组担任夹竹园镇黄金口村7组组长,两年分文不取,带领村民整治环境、发展产业、勤劳致富,“老大难”的后进组变成了样板组。

  “一剂药只能解决一种病,一个好支书就能改变一个村。”周陈艳说,2021年县委对13个软弱涣散村“一村一策”对症下药,调整主职干部5名,以40岁以下、高中文化程度以上中青年致富带头人为主体,一支善谋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两委”班子基本形成,战斗力明显增强。

  头雁引领,带来雁阵奋飞。近两年来,公安县60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兴业,仅以每人5万元计算,他们至少为公安农村带来3亿元投入。76家大型市场主体和3000多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下深水敢碰硬,一个个难题成功化解,以“引擎”的攻坚破障开辟发展新天地

  “44万!”“45万!”“50万!”12月9日上午,在公安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闸口镇服务站,张家嘴村90亩河洲12年经营权发包,总价43.2万元,最后以51.6万元成交,净增8.4万元。

  “清理‘问题合同’,我们清出了很多闲置土地、河湖,拍卖就是要盘活这些资源资产,促进被遗弃的土地‘再生金’。”该县农村经济经营服务中心工会主席黄玉松说,现场挂牌竞价,提高了土地价值,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公开透明竞价让老百姓对村集体更有信心。

  “问题合同”清理是一场艰巨“战斗”,涉及人员多、时间跨度长、问题类型复杂。2020年7月,公安县发起“百日攻坚”行动,处置“问题合同”1222份,收回集体资产资源4085亩,追缴资金1531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稳定增收1800万元,村平近6万元。

  这一过程中,各村党支部牵头,按照“收、审、分、看、判”五字工作法,对合同到期未重新发包、合同年限长价格低、产权到期未收回、只收费未规范合同等九大类问题集中研判,分类施策,大力整改,真正做到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下转第2版)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