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从三峡大坝到屈原故里,从清江画廊到昭君小镇,从“一江两岸”到磨基山上,从白天的三峡人家到夜晚的“梦回车溪”,世界级旅游资源在文化的加持下,有了不断迭代的产品体系和更加丰富的消费场景,自然也会受到市场和游客的认可。 “壮美三峡,诗画宜昌。”打造世界旅游名城的梦想,已悄然照进宜昌的发展现实。 人文滋养山水 无论怎样叙事,宜昌的故事总要从长江说起。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了宜昌的好山、好水、好人文,还有举世瞩目的“大国重器”。 高峡平湖,映着三峡大坝的灯光。凤凰山下,摇曳多姿的“水芭蕾”在屈原祠上浮动变幻。这是屈原故里景区正在上演的《楚骚秀·九歌大典》。穿越2000多年时光,屈原笔下惊采绝艳的浪漫,正从典籍中照进现实。历史和现实遥相呼应,风华绝代的楚韵风骚让游客如痴如醉。 屈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场合9次提及屈原并引用其诗句。 将长江三峡、三峡工程等不可复制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和屈原、昭君等文化资源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地标,是宜昌建设世界旅游名城,重要的路径之一。 秭归还推出屈原大型历史舞台剧《礼魂》,集歌舞剧、音乐剧、话剧于一身,屈原名篇《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均在剧中得以体现,让游客来到两千三百多年前战国时代的楚国。 兴山也不断加大对昭君文化的研究、开发和推介力度,一曲《昭君别乡》让游客纷纷为“一支出塞曲,慷慨越千年”动容。先后成功举办昭君文化艺术节、中国兴山昭君文化国际论坛、“中秋月圆忆昭君”文化旅游活动,带动了昭君出塞路沿线城市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有美景可看,更要有故事可讲,将独特地域文化融入产品,演绎好世界级山水故事,这已经成为宜昌旅游行业的自觉。 盛世三峡与璀璨楚辞,昭君故里与香溪传说,诗画远安与嫘祖故事,世界级旅游资源与在文化的深度耦合,绘就了如梦如幻的三峡画廊,描摹了“一半山水一半城”的诗画宜昌,让我们成为中国旅游大通道上的璀璨明珠。 文化赋能山水 神秘寂静的山谷,时而电光火石、刀光剑影,时而芳草如茵、渔樵耕读。《梦回车溪》的剧情引领着游客,行浸在一支土家部落的历史深处,如痴如醉。今年7月,酝酿两年之久的城市夜游项目《梦回车溪》拉开大幕。传统民俗景区搭乘先进的新媒体技术,利用影、声、电等元素讲述原汁原味的土家神话故事。 车溪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三峡区域最早开发的民俗景区,产品老化、业态陈旧,在市场上十分落寞。景区在升级过程,景区打破原有的思维惯性,突出放大自身的文化元素,讲好自己故事。传统景区有了地域文化这颗内核,一下地就“破圈”回归。 宜昌是中国钢琴之城、诗歌之城,拥有各类旅游资源747处,5A级景区4家、在全国地级市中仅次于苏州,像清江画廊这样,从“卖山水”升级到“卖文化”的景区有20多家。 生生不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变成旅游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变成旅游商品;乡村山居变成民宿;传统民俗变成旅游新体验…… 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藏着每个中国人都会产生共鸣的文化基因。宜昌旅游从业者努力寻找地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搭建起了传统文化和游客心灵之间的链结,端出了一系列宜昌传统文化旅游大餐,给游客匆忙的脚步一个驻留的理由。 品牌擦亮山水 长江是一首传唱千年的歌,三峡是一幅连绵百里的画。屈子行吟,昭君和亲,移民搬迁,三线建设,宜昌一山一水都辉映着三峡精神,一草一木都渗透着长江文化。 位于西陵峡口下牢溪河畔的809,这座三线建设留下的废弃兵工厂“做旧如旧”,摇身变成了三峡区域首家三线军工主题小镇。 只是稍加改造,每一处建筑不仅有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有着独特的艺术气息,将游客带回到“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上世纪60年代,成为三峡旅游的一个新地标。 今年7月27日,位于西陵区夜明珠和夷陵区虾子沟一线的三峡游轮中心项目(一期)场平工程开工建设,拉开了该项目主体工程陆域建设的序幕。这是宜昌交旅集团擦亮“长江三峡”世界级旅游品牌,助力世界旅游名城建设的“扛鼎之作”。 7月24日,宜昌城区与“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紧密相连的西坝岛夜市正式开市。宜昌交旅集团在这里开创性建设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如今西坝夜游、夜演、夜宴、夜购、夜娱等“五夜”主题已成为让游客“留得住、不想走、还想来”的又一文旅品牌,宜昌的夜经济发展进入品牌化时代。 屈原文化是老祖宗留下的世界级遗产,在国际国内都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据介绍,目前正探索通过游轮光影投射,在西坝岛上演绎屈原九歌故事,让屈原文化成为宜昌亮丽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