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张明金通讯员卢贻斌 今年9月,石首市公安局“巧借”党建引领社会基层治理东风,将“找堵防”上升为党政工程,向党员要警力,找群众借民力,紧盯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重点要素,高效开展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确保全市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平稳。 “一户三长”全覆盖“共治共享”新格局 石首城区建设快速发展,车落岗社区已由原来的蔬菜大队变成城区中“芯”。但这里还有村组建制,建设拆迁争执、小区居民与散居村民纠纷等层出不穷。面对身边随时出现并可能爆发的“风险窟窿”,社区警务室民警常感力不从心。 怎样找快、找准、找全潜在风险?石首公安通过统计,车落岗社区居住的机关单位公职党员有531名,原居住在社区的老党员149名。为做好“结合文章”,形成社区治理合力,石首公安将党建下沉工作组和社区警务室合署办公,创新推出“一户三长”机制。从居住社区的公职党员和社区党员中选举产生37名“治安中心户”和127名“楼栋长”、17名“门店长”、13名“巷道长”,实现社区“一户三长”全覆盖。 “一户三长”深入参与找“窟窿”工作,负责信息收集、纠纷化解、义务巡逻、邻里守望、隐患排查。 为确保“窟窿”风险逐步清零,石首公安还推出“五级联调”“三策跟进”新机制。 “五级联调”中第一级“一户三长”初次调,处理一般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第二级由社区、村治保主任先期调。第三级就是社区(村)主任、支部书记、社区民警跟进调。后两级由综治中心和党委、政府组织联调。 石首市公安局负责人表示,警民“共治共享”带来的不仅仅是单打独斗身份的变化,更是基层善治、齐找窟窿、齐补窟窿、齐抓共管的新局面,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 提档升级“护学岗”筑牢校园“防控网” “找堵防”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石首市公安局将城乡学校和幼儿园全部纳入“护学岗”,联合教育部门推出“警校家”护学岗,由民辅警、学校教师、保安和家长志愿者联手上岗,打造共建共享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新模式。 坚持“高峰站点、低峰巡线”的巡防模式,加大校园周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车辆管控力度和安全巡逻防控,加强对各类突发情况的紧急处置,最大限度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快捷有效的帮助。以校园安全“四个百分百”落实情况,对校园风险隐患开展“地毯式”大排查专项行动,全力排查校园内部保卫力量、安全设施、安全防范机制、应急处置预案等安全制度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隐患漏洞逐一列名挂账、督促整改、盯办落实,严防出现盲区。 持续深化“一校一警”工作,继续选派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民警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开展反欺凌、反暴力、防不法侵害等安全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明确法律底线和行为边界,强化规则意识。 交通事故“双下降”“五级联查”堵漏洞 “找堵防”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石首市公安局通过建机制、搭平台、找规律、抓重点、强落实,使交通安全治理提质增效。 交警大队将辖区一个记分周期满12分的驾驶人列为重点管理对象,摸排失驾、禁驾人员12名,强化人车关联、人脸识别,及时预警拦截。借助交通、城管、运管、乡镇、社区力量形成合力,排查重点运输企业49家,约谈高风险企业7家,采集更新运输企业车辆信息2260条、驾驶人信息2704条,下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36份。 充分利用集成指挥平台,对假套牌、逾期未检、多起违法未处车辆实时推送、同步预警。11月以来,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5550余起,交通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同时,石首市公安局探索创新“市、镇、警、村、辅”交通安全隐患“五级联查”工作机制,通过增设交通提示标识、加装减速带和交通协管员上路等方式整改隐患后,该路段交通事故大幅减少。 今年以来,已全面排查国省道、县乡村道道路安全隐患380余起,完成整改322处,新增标志牌105块,维修交通安全设施40处,切实把路面交通肇事的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 截至目前,全市交通事故起数和亡人交通事故数同比分别下降16.8%、21.4%,全年未发生一起死亡2人以上交通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