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报告说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推动各级党组织更好地担负起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历史重任。 我们做 市纪委副书记熊善泉: 强化作风建设激扬实干之风 “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市纪委副书记熊善泉表示,护航荆州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政治监督是首位。市纪委监委将聚焦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和清廉荆州建设,紧盯“关键少数”,切实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推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把“两个确立”转化为“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 在强化作风建设方面,熊善泉说,要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持续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持续“纠四风”树新风;坚持整治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持续深化全市“双优化”活动;坚持人民至上,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坚持为基层减负,持续整治形式主义问题,坚持深化运用执纪问责“四种形态”,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问责越严的信号。 在强化护航高质量发展方面,熊善泉表示,要严格落实荆州市党政机关政商交往行为“双8条”、市纪委《关于推进“四个荆州”建设打造全省一流营商环境的十六条监督保障措施》,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聚焦落实《荆州市损害营商环境行为问责办法》,既严惩“亲”而不“清”,又严查“清”而不“亲”。同时旗帜鲜明地支持鼓励公职人员与企业多交往,帮助企业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争当“金牌店小二”。 在强化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方面,熊善泉说,要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并重,落实好回访教育工作指引,让受处理处分干部重拾干劲、重燃干事创业热情。同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为遭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并坚决落实好“鄂纪励十二条”、容错纠错和“三个区分开来”的具体要求,旗帜鲜明地做到为改革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营造履职尽责、改革创新、敢于担当的浓厚氛围。 (通讯员荆纪轩记者夏雨彬) 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姚锡发: 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干部人才队伍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干部是关键因素,人才是第一资源。”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姚锡发接受采访时说,将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抓好组织干部人才工作,努力为荆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培养一支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干部人才队伍。 姚锡发表示,立足新的历史起点,一方面将树立干部选拔任用的鲜明导向,通过“铁牛型”干部调研、“墩苗育苗”常态化制度化等有力举措,巩固“优秀干部从基层来、年轻干部到基层去”工作机制,释放出“重实干、重实绩,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强烈信号;另一方面将以超常规举措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科学用才、用心留才,打造“天下英才聚荆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局面。 针对人才工作,姚锡发说,一是广立爱才之心。市直事业单位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5年内分别给予16万元、5万元人才津贴,享受专业技术7级、10级工资待遇或管理岗位7级、8级工资待遇,协调解决子女入学及家属安置。探索给引进人才直接发放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组织开展“金凤杰出人才奖”评选表彰,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二是广开进贤之路。加大“招硕引博”工作力度,每年力争拿出500个以上岗位用于“招硕引博”计划。围绕我市“6+1”主导产业,大力引进企业急需紧缺人才,落实《关于加强企业人才引进培养服务工作的意见》等5个企业人才政策,吸引更多人才来荆就业创业。三是广纳荆楚英才。实施“我选湖北·凤鸣荆州”“楚才荆用”“雏鹰归巢”计划,持续开展“留荆率”“留企率”考核,多措并举推动“人才服务驿站”实体化运行,持续开展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加快“美的产业学院”建设。 (记者李天然通讯员王成锋) 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代中华: 创新模式打造人才服务“新高地” “创新模式,打造人才服务新高地,是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抓手之一。”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代中华说,近年来,市人才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实施“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治理等,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转变工作作风,并依托“我为人才办实事”“人社服务快办行动”“人社服务进千企”等活动载体,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我市积极为人才提供精准化、定制化、便利化等‘一站式’服务,不断放大人才‘磁场效应’。”代中华表示,各级人才服务机构突出工作实绩抓成果,多措并举不断吸引人才回荆、留荆创业就业,形成“荆州成就人才、人才成就荆州”的良性循环。各机构通过夯实基础业务,稳步做好人才档案服务工作;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供岗12000多个,为人才就业提供平台;树立“大人才、大作为”理念,在我市9所大中专院校建立人才服务驿站,成立了55个校企合作“订单班”;加强合作、共享资源,成功举办中国江汉平原农村人才市场建设成果展示暨乡村人才振兴“一村一匠”交流活动;突出重点、优化服务,成功举办湖北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荆州赛区比赛,组团参加湖北省“创立方”创新创业大赛,成功举办“楚创荟”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新的一年,要有新举措推动全市人才事业发展。代中华说,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结合荆州实际,认真组织好荆州市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省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围绕“楚才卡”的推行发放,服务高端人才;探索推行“荆江卡”,对招硕引博到荆州的人才、各级各类学生、技能工匠等提供服务,为荆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人才支撑。 (记者王子瑶) 荆州区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董欣: 始终坚持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街道社区与群众的联系最紧密,处在为民办实事的第一线。只有把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荆州区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董欣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层社会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是关键所在。 近年来,荆州区东城街道党工委通过建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实现“双报到双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完善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机制等措施,促进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基层治理,坚持‘一居一品’彰显东城特色,坚持问题导向领办民生实事,奋力谱写新时代基层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董欣说,作为全市首批“街长制”试点街道,他们解决了与以往市区两级有关职能部门协调不畅的问题,通过将收集的问题清单化、项目化,及时予以交办解决;高标准打造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十个社区“一居一品”党建品牌,荆东社区“雷锋互助社”、安心桥社区“安心家园”和解放社区“服务民生365、共享美好解放号”三大党建品牌不断发展和创新;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广泛收集领办民生实事项目,每名党员干部至少领办1件民生实事项目,街道党工委领办18件,目前所有领办的民生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 董欣表示,东城街道将依托万达商圈打造党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动阵地,依托金凤人才公寓打造党建引领人才阵地,依托荆州古城老旧小区改造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将党建工作嵌入民生、经济、城市管理等最关键、最活跃的经络上,切实发挥党建引领的最大效应。 (记者安娇姣通讯员向洋) 荆州日报社荆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联合主办 专家谈 做实党建引领彰显先锋本色 市社科联学术委员、荆州理工职业学院教授田远芬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办好荆州的事,关键在荆州的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为切实贯彻和落实中国共产党荆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推动各级党组织更好地担负起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历史重任”精神和要求,在以党建引领荆州振兴方面,我们必须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因此,荆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地、无论做何事、无论说何话,都应始终代表荆州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荆州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每一位荆州人的全面发展、荆州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团结带领荆州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二是坚持党管干部,造就荆州英才。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就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选拔造就大批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扎根荆州、服务荆州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振兴荆州的奋斗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三是坚持扎根基层,彰显先锋本色。党建引领,就是要挺在一线,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荆州党员群众的“主心骨”;就是要示范带动,让党员干部成为促推荆州振兴的“领头羊”;就是要动员群众,让各界力量成为参与荆州振兴的“生力军”。荆州的全体党员应遵循党中央号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扎根基层,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做实基层党建引领,以推动重点工作上有实绩、加强政治建设上有实招、提升基层治理上有实效,彰显先锋本色,为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不懈奋斗,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市民盼 市民贺鹏:强化作风建设,激扬实干之风,是荆州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前提所在。作风的转变,不仅会给我们老百姓带来更多的获得感,荆州发展的劲头也会更足。虽然荆州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相信,只要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实干担当,发展环境就会越来越好,咱们的日子就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社区党委副书记肖兰: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工作中更要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健全基层社区组织框架,建强“红色业委会”、打造“红色物业”、凝聚“红色力量”。理顺“红色业委会”和“红色物业”的关系,通过共建共享共管形成合力,就能增强社区服务能力,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学生彭卓:希望荆州继续练好内功,夯实工业,打造产业链,吸引更多本地和外地大学生来到这个极具活力的城市成家立业。同时,荆州作为教育大市,希望利用高校资源,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人才优势,引进更多高级人才到荆州投资兴业。 (记者周蓉陈丹王子瑶孙晓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