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版:综合新闻

盘活产业扶乡邻

    退役军人张拥军:

    □通讯员曾繁华

    暖洋洋的冬阳下,大片的萝卜张开嫩绿的叶片,下面露出一刬白色的肚皮,清亮夺目。开着小车来看田的张拥军随手拔起一个一尺多长的大萝卜,掂量掂量,“这是韩国品种花叶904,这个萝卜最少有五斤!”他放眼远望,大片萝卜生长旺盛,丰收的喜悦在他脸上飞扬。

    远处的甜玉米早已收获,近处的几大片萝卜长势喜人。它们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张拥军创办“监利市润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故事。

    军旅生涯铸军魂

    提起张拥军,十里八村的人都有印象。他住柘木乡张庙村六组,是一个普通的退役军人,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创业老板。

    1991年秋天,张拥军穿上军装,走进了孝感市孝昌县装甲步兵团。军营生活是火热的,也是平凡的。那时,张拥军气宇轩昂,英俊潇洒,决心要在部队干出一个模样。西气东输的工程开工了,埋设天然气管,那可是要花力气的苦力活。挖管道,扛气管,一身灰尘一身泥。他吃苦耐劳,事事抢先干。在培训大学生、训练新兵的工作中,他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己,以身示范。参加打靶、射击考试,他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因工作表现出色,1992年被评为优秀士兵,1993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班长、代理排长。成了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

    在部队服役期间,他为人诚恳,广交人缘,战友遍布各地。虽然张拥军没有什么大业绩,但是历练了他要干好一番事业的坚定意志。

    闯荡世事磨心志

    张拥军的人生是坎坷的,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如果说他在部队服役经过自身的努力,风风火火,风光无限,那么他在退役之后所经受的种种打磨却是对他人生的最大考验。

    1995年张拥军退役了,回到柘木地税所上班,当时的工资难以养家糊口,于是他选择去东莞打工。

    1998年,张拥军辞去保安工作,跑岳阳、下长沙,租房子、买摊位,做起了卖菜生意。卖菜生意并不好做,2000年他又回到了家乡,接手承包200多亩田。那几年稻谷价格低迷,公粮水费负担重。2003年,他又外出打工。从长沙转到浙江,大小生意,苦力负重,样样都干。

    转眼已是2009年,他手头有了一点积蓄,回家盖起了一栋两间两层的楼房。盖房加上其他开支,家底又掏空了,他只好再养点母鸡和猪挣点收入。后来,他借了十几万元喂养了20多头母猪,办起了家庭养猪场。由于缺技术、缺资金、缺扶助,母猪一年多来不下猪崽。等到第二年,请来了技术员,技术护理跟上了,下了200个猪崽,又碰上市场不景气,猪价下滑。几年来,喂养母猪的配套设施、用药、保养等开支,连成本都难以回收,亏了40多万元。

    这些年他出外打工、在家种田,五花八门的事样样经历,酸甜苦辣味遍遍尝够。真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甜头也好,苦涩也罢,但他就是不低头,更不甘平庸。经历给人以思考,苦难给人以磨砺。他坚信脚下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他也坚定了立志创业的信心。

    盘活产业显身手

    十几年的拼搏让张拥军没有丝毫的退却,反而愈战愈勇。他探讨着如何在党的好政策的指引下,在乡村开辟一条既适合自己又能产生影响的致富之路。于是他瞄准了乡村的产业,在2013年成立了“监利市润农蔬菜专业合作社”。流转了三四十亩田,种植甜玉米、白萝卜。他利用网络信息,联系外地老板,自叫货车,跟车销售。后来他经常把货拉到长沙马王堆市场,找人打包,找人代销,不断拓展外地销售渠道。

    靠信息找市场,靠战友取真经。这些年来,他跑遍了荆州、潜江、天门、沙洋、李埠、枝江等地,经战友穿线,拜访当地农户,走访当地合作社,他扩大了眼界,提高了认知。外地六七十岁的老人搞大棚种植蔬菜,收入相当可观。他想,自己资金有限,建不起大棚,就种露天作物。这玉米、萝卜、南瓜正适合本地种植,投资成本比建大棚相对要小一些。2015年他流转了200多亩地,增加了种植面积。邻村的农户也纷纷加入他的合作社,发展种植大户50多户,合作社的种植面积也增加到500多亩。

    拉起了专业合作社的旗帜,扩大了种植范围,管理就是最关键的一招,效益就是合作社的生命。在与他合作的邻村,都有一个“牵头人”,那是他的联络员。他把从外地引进的良种、信息、农药、技术等传授给“牵头人”,再由他们下发给农户。分头进村,及时入户。看田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播种、施肥、打药等都要讲究时效,稍有不慎会带来减产减收。每到时间节点,他亲力亲为,跑到农户那里“看田”,有些农户的种植情况还不如他掌握得熟悉。下田察看,上门说事,农户信得过他。

    张拥军为人实在,不说大话。他的种植产业盘活了。每年销售萝卜五六十万斤,销售玉米500多吨,销售南瓜70万斤左右。这些农产品有的销往外地的广州、武汉、赣州、福建等地,有的销往当地的尺八、白螺、柘木、三洲等地。农忙时节,他就要请人做工。固定的有十几人,有时也达到二十几人。这些上了年纪的留守老人帮他做事,他必须保证每人每天100元的工资,有时也达到了120元。墩台上张相全老人直爽地说:“张拥军雇请老人打工,解决了乡村闲置劳力的就业。他脾气好,讲信用。我老伴乐意为他做事。”平时用工,他就托付一人帮他联系。只要人们得到通知,就迅速地聚拢来赶往他的田间地头。

    在流转土地的资金上,他更看重那些贫困户。一般农户的田每亩租赁价格100—150元。对贫困户的土地他特价优惠,每亩租赁价格可达300元。他把有限的资金向当地贫困户倾斜。每当国家对专业合作社的扶助资金下发后,他就给10个重点贫困户送米、送油、送肥料。他说:“我为人的目的不是为自己独占独吞,做事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做人要对得起这些邻里乡亲。”

    曾经与他合作的池口村的姜凤许逢人就夸,张拥军做事就是助人为乐,自己回收最低的成本,却让村民得到丰厚的利润。

    近几年来,张拥军的合作社日益兴旺,种植收入逐年增长。但他并没有满足,他要竭尽全力把这块蛋糕做得更大,要扶持更多的乡邻走共同富裕之路。他认为,没有产品数量就没有市场。他打算,集中流转大片土地,扩大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生产。扩面积,重科技,增效益,带领广大农户,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