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版:01

扎根社区当好“智囊”

    90后硕士社工吴淼:

    □记者荆文静

    1月21日上午10时,带上档案登记表等资料,社工吴淼和助手付桃林冒雨来到新民社区清福园小区,上门走访某低保户。

    吴淼轻按门铃,等待片刻,张姨妈(化名)打开了门。“您好,我们是新民社区社工室社工,之前跟您预约了入户走访。”说明来意,张姨妈热情地将二人迎进家中。简朴的两居室内,客厅柜子上摆放了一堆药品。吴淼、付桃林以及张姨妈坐在唯一的沙发上,开始入户调查事项。

    “看您家里备了这么多药,是患有什么疾病吗?”“是啊,我有高血压、心脏病……”一句关切的询问,打开了张姨妈的话匣子,吴淼提问,付桃林边听边记录。

    “您和老伴主要生活来源是什么?有没有什么难处和需求?”了解基本情况后,吴淼提出了更细致的问题,张姨妈也说出了关于政策方面的困惑和现实需求:她和老伴都到了退休年龄,无儿无女,每月享受医保、低保待遇后,仍有1000元的医药和生活费缺口,靠打零工解决,希望干不动时能够享受五保户政策。

    近2小时的调查中,吴淼认真聆听,记录下张姨妈的需求。和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不同,社工入户询问不是“蜻蜓点水”,而是“深井打水”。在吴淼使用的登记档案表上,记录着受访人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社保待遇等基本信息,将社会关系、面临的问题以及服务需求分别细化成了10多个方面。“我们更注重受访人各个层面的诉求,便于后续进行精准帮扶。”吴淼说。

    调查结束,已近12点,吴淼和付桃林告别张姨妈,赶回新民社区社工室整理走访情况。

    临近春节,她必须加快工作进度。“这是我们承接的民政部门购买的梅村和新民社区社工室项目,包括对社区工作人员技能培训、孵化建设专业的志愿服务队以及困难群众帮扶等事项。年后,将全年跟踪服务两个社区20户困难家庭,根据他们的需求,链接就业、物资、医疗、生活服务、政策咨询等资源来解决实际问题。”吴淼边登记边介绍,前期两个社区提供了300多户困难群众信息,她必须深入走访筛选出重点跟踪关怀对象。

    26岁的十堰姑娘吴淼是长江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三年级学生,研二时参与创立荆州区正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发挥所学,以社工身份参与社区社会治理以及民生服务项目。

    (下转第2版)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