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时事关注

(上接第1版)

    采访中,江陵县东津水产专业合作社法人邓诗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家四口有10亩农田,往年常规收入在2万元左右。加入合作社后,保底收入可达11000元。

    “以前流转土地是1元/平方米/年,现在加入合作社后是0.7元/平方米/年,外加分红。对农户来说,虽然保底收入少了,但总体还是有所增加。”邓诗君说,对接合作社后,土地集约、品种统一、质量提升,规模农业标准化生产会带来更大的附加值。

    “以后还将做大做强!有多少地,合作社就流转多少。”邓诗君对未来充满信心。

    “千里江陵”由名句变名牌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以稳定粮食生产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点,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加快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如何稳定提升粮食生产?在“三个合作社”建设中,江陵立足自身种植特色,做好结合文章。

    江陵稻米虽好,但价格却上不去,问题症结在于没有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没有实行品牌化经营。与此同时,种植方式不统一、产出效率不高等因素也直接降低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规模经营,规模化经营是产业振兴的必要条件。统筹考虑粮食安全和农民收益,江陵将“三个合作社”建设与现代粮业要求结合起来,打造“一县一品”。

    “三个合作社”特别是土地股份合作社将经营权组织起来后变成一个整体,联合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其核心是把田地、人力和资金有效组织起来,发展有竞争力的产业,生产有品质、有体量的产品,打造有品牌效应的商品,从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为推动江陵农业现代化发展迈上新台阶,江陵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突出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积极推进产业聚集发展。

    目前,该县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积极完善农业全产业链,整合打造“千里江陵”区域公用品牌。

    沙岗镇巷子深米业公司采取土地流转方式建成133公顷以上的优质稻示范基地。该公司生产的“巷子深”牌大米,先后获得“荆州十大名米”“湖北省著名商标”“中国绿色食品”等荣誉称号,并成功入选江陵“千里江陵”区域公用品牌名册及“中国好粮油”产品。

    “我们正与中农集团等中省农业龙头企业洽谈合作,构建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现代粮食发展格局,选择真正适合江陵的优质粮食品种,统一组织供种、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收购价格、统一优质储存、统一高质加工、统一品牌销售,让产业旺起来,切实打响江陵粮食品牌,提高粮食附加值,实现粮食富民。”县委农办主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文平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