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版:01

“荆州博士第一村”这样炼成
——松滋市姜家岭村探访

    □记者刘思楫通讯员张倩

    驱车从松滋市斯家场镇镇政府南行4、5里,在绿树山花掩映间,一个现代化村居跃入眼帘。村口,“姜家岭——荆州博士第一村”的大型石碑格外引人注目。

    姜家岭,现有农户200余户,村民1058人。近20年来,这个仅千余人的小山村已累计为国家培养出博士生11人、硕士研究生32人、大学毕业生186人。“荆州博士第一村”的称号实至名归。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姜家岭,探寻“荆州博士第一村”的书香密码。

    晴耕雨读尚学之风由来已久

    步行入村,村级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房屋以平房为主,间或夹杂着一两栋两层楼的小洋房。房屋大多年代久远,但近些年多有翻新,看上去颇有几分雅韵。每家房屋门上挂着一个木制小牌,上面标注着房主姓名,以及这家的家风家训。“淳朴至上,贤良为重”“耕读常乐,勤业自安”……放眼望去,家风家训牌样式统一,内容各异,浓郁的书香墨韵扑面而来。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松滋尚学之风由来已久。北宋知名教育家胡瑗在其撰写的《松滋儒学记》中称道“松滋之为邑,在江陵之西,其民淳而易化。”

    姜家岭当地群众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好学风带动良好家风,好家风酿造淳朴乡风。村党支部书记梅启新感慨说,姜家岭村传承已久的崇文尚学乡风,可以追溯至300多年前该村村名的由来。

    远在清代康熙年间,当地一乡民姜朝举的父亲利用所学知识,为乡民解危帮困、授业解惑,做了大量好事善事。在他的影响下,乡民们认识到文化对于人生的重要性,逐渐重视读书学习,形成了崇文尚学的良好乡风。

    父亲去世后,姜朝举修建“滋养堂”“济学堂”“养德堂”三栋房子,并在“济学堂”为当地适龄儿童上课,教孩子们学文化。十多年后,从“济学堂”走出的孩子无不成为有教养、有知识、有出息的能人,这里的乡民也个个懂道理、懂礼仪、懂人生。这里,形成了良好的乡风,孕育出深厚的文化氛围。

    (下转第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