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版:文学副刊

她是一名老师,也是一位学生。在这角色转换中,她的经历,她的感悟对我们来说,都应是启迪深深……
转场

    □张拾贝

    2006年9月,一个女孩站在实验初级中学教学楼前,憧憬着作为初中生的第一次进班。

    2021年3月,一个女青年站在教学楼里七(6)班门前,准备着作为语文老师的第一次进班。

    15年了,再次回到母校时,我的身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学生到教师。本以为换了新的身份,又没有学习的压力,身为老师的我能工作得游刃有余,但现实却结结实实地给了我一巴掌。扰乱课堂纪律的熊孩子像打地鼠一样依次冒头,屡次落后的班级排名一次次击溃我的心理防线……纪律搞不好,教学跟不上,没过几个月,往日光洁的脸上就开始频频冒痘,脑子中环绕着“熊孩子要怎么治”“别的班均分怎么这么优”这些恼人的问题。一瞬间梦回学生时代,想起了被分数支配的恐惧,那时的我就不是个聪明的孩子,表现良好却成绩平平,现在的我依旧不是个优秀的教师,初来乍到就把局面弄的一团糟。

    好在班上有几个“天赋型”选手,让我稍感安慰。其中有个个子小小、眉清目秀的女生,总坐在最前面。她上课并未全神贯注,有时做点其他作业,甚至开小差,但提问难不倒她;班级活动她积极参与,考试答题却也能分毫不差,次次名列前茅。学习于她而言仿佛毫不费力。在学生时代,她是我羡慕嫉妒的对象;现在,她是我心中,以及老师们常念在嘴边的“乖娃儿”。

    我一直坚信她生来聪明伶俐,直到发现了她的小秘密。

    秘密一:书中的秘密

    我明明记得上课时的她兴致欠高,记

    笔记也只是随手几笔。可为什么翻开她的课本,笔记却密密麻麻铺满整个页面?原来她不是没有记,而是提前就做好了预习。她的预习不是读两遍课文就草草了事,而是沿着我每次上课的思路,自己整理文章大意、赏析好词美句,并一丝不苟地记在书页上。等到我来讲时,她自然是不用费太多心思,只用记自己没有想到的内容即可。

    秘密二:考试的秘密

    期中考试成绩公布了,原本班级第二名的她赶上了第一名,夺得头筹。我并没有多大的惊讶,第一名和第二名本就分差不大,势均力敌,排名略有浮动也多半是运气作祟。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想起某个深夜未眠,无意瞥见她发的朋友圈:“这个世界,你想要的都要拼命努力。”她已经给了我答案,看似云淡风轻的一分,是她在每个夜里比别人多花的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深宵灯火是她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所以成为第一已是必然。

    原来她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天赋型”,而是更让人佩服的“努力型”!

    我突然在这繁杂的工作中理出了一丝头绪,拥有天赋的人确实会比较轻松,但平凡难道就无法变得优秀吗?我的“努力型”选手用行动告诉我,她可以花时间、花精力扭转乾坤,不太聪明的我又有什么借口不拼尽全力,改变工作里这糟糕的一切呢?

    人生好似一个妙不可言的闭环。15年了,再次回到母校时,我的身份变了似乎又没变。尽管已从台下站到了台上,但我依旧还是学生,这一次,教会我成长的,是我的学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