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张明金通讯员张雪 “如果因执法办案不规范成为负面典型,昔日守护民安的金色“盾牌”变成黑恶“保护伞”,这让党委政府怎么看?让人民群众怎么看?让警察家属们怎么看?”…… 3月2日,在荆州市公安局创建“沙市区公安分局执法示范单位”动员部署会上,市公安局主要负责人发出一连串“灵魂拷问”,振聋发聩。 该负责人强调,这些执法问题不是个别的、偶发的、单纯的,而是普遍的、长期的、深层次关联的。深化执法责任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沙市区公安分局创建全省执法示范单位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破题的关键何在?要以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和执法责任体系改革为牵引,通过打造五大执法体系,实现执法标准更精细、执法机制更顺畅、执法监督更有力、执法硬件更完善、执法能力更适应的整体目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省公安厅派出法制专家兼任副局长;市局组成法制专家团队进驻指导;市县两级警种部门对接所队帮扶;城区各分局通过“综合比选”产生的优秀干部充实基层执法办案单位;选拔城区35岁以下优秀民警调入增强力量;新建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优先使用…… 一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硬仗,以沙市区公安分局为主战场,并在全域打响。 打造执法制度体系——关注调查取证、办案时效、法制员履职和卷宗管理等关键环节;出台《规范接处警、受立案七条禁令》,民警年度内两次违反禁令,予以禁闭;制订行政案件快速办理指引,实现减负增效;以积分量化民警办案绩效,以积分作为民警表彰奖励、职级晋升、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打造执法监督体系——推动案件管理中心(室)实体化运行;法制部门做实系统“督”,指挥中心实行点上“督”,督察部门履行面上“督”;借助“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平台,建立联合巡查工作机制。 打造执法智控体系——建立运用5G执法记录仪接处警工作模式,实现警力实时定位、指挥大厅实时调警、处警可视化监督等功能;运行一体化办案中心,为基层办案提供进出登记、信息采集、候问看管等一站式服务;设定执法全流程风险智能预警点,实现警情案件实时比对、问题实时预警推送功能。 打造执法培训体系——开展局党委会议学法、科所队长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全警实战大练兵活动,做到年有计划、课有讨论、月有考试;对通过高级执法资格考试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嘉奖记功;城区派出所全面实行派驻法制员制度,由政治教导员兼任法制员,健全法制员管理使用和考核奖惩制度。 打造执法保障体系——关闭不合 格的办案区,对具有安全隐患的办案区全面整改;落实依法履职免责和容错纠错制度;对创建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优先晋职晋级立功受奖,对消极作为、屡教不改、发生违纪违法问题的民警追责问责。 认识的高度,决定执行的力度;奔跑的速度,决定改革的强度。 按照“三个月大变样,五个月见成效,六个月成示范”的总要求,规范执法示范创建工作分为筑基、提能、改善、完善、见效、总结6个阶段进行。 “要以沙市区公安分局示范创建为契机,彻底解决荆州公安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堵点、难点问题,加快推进全市执法规范化建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全面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持续提升荆州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市公安局主要负责人强调。 时与势,正积蓄待发。荆州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战鼓激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