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荆州论坛

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服务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孔恒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推出了一批文化精品,打造了一批文化品牌,形成了以楚文化、三国文化为主体,多种文化相融合的具有荆州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但与发达地区及省内先进市州相比,仍然具有较大差距。思想破冰的重点当是观念理念层面的陈疴、发展突围的关键亦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唯其如此才能彰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文化力量。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的来说,荆州文化产业发展仍处在爬坡阶段。从现状看,荆州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相称,虽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厚,但还没有得到合理开发,还不能很好转化为发展优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还不协调,与发达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规模上看,市场主体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产业链不长。从结构上看,传统文化产业的比重过高,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较慢,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弱。从投入看,总量偏小,比重偏低,融资缺乏有效的手段,资本经营尚未起步。此外,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荆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政策支持力度不大、市场主体培育不足、文化产业结构不优、文化资源利用不好、业融合深度不够、专业人才队伍匮乏。

    究其原因,根子还是在理念观念上:

    一是认识不深。对于文化软实力之于城市影响力缺乏深刻认识,特别是文化产业往往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故而被当作“配菜”、投资积极性不高,前两年的“四轮驱动”战略并未足够重视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

    二是位阶不高。文化(包括旅游)产业之于荆州,虽有“突破性发展”“引爆”“井喷”的气场,但真正到落实落地的“节骨眼”上,无论是投资、调度顺位、轻重缓急排序,还是要素保障,事实上还是“次之”一些。

    三是定位不准。缺乏对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和把握,特别是对文化需求与供给的两“侧”定位不精准导致市场的“供”“求”不匹配。当前,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既面临消费侧的动力不足、比例偏低的难题,又遭遇供给侧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文化与旅游、商贸、科技、现代农业、新型工业融合有待取得根本突破。

    四是延展不够。突出表现是文化产业要素资源零碎化,产业链条拉不长、易“断头”,没有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全产业延展、“食住行游购娱”闭环,文化产业因“单一”而减弱吸引力。

    五是保障不力。从目前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反馈的情况来看,文化产业最大的“急难盼愁”就是产业项目落地的扶持优惠政策类比偏弱、“干货”不多、相关配套与要素保障达不到预期。

    以上种种,归结为一点不外乎解放思想不够、转变观念不够,缺乏“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韧劲和“人能我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闯劲!

    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城市建设的路径选择

    为推进荆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融合共生,服务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可以从如下六个方面加强:

    一是抓思想认识,抢抓文化产业发展新机遇。要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在促转型、优结构、强实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当前信息化催生“互联网+”新业态,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稳步推进,文化消费日趋旺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机遇意识,把文化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紧扣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倾斜工作力量。

    二是抓规划编制,确定文化产业发展新目标。要坚持规划优先,按照国家、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荆州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文化产业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作为评价当地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科学布局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各县市区文化产业错位发展、共同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对龙头文化企业、新型文化业态进行重点扶持培育。规划建设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力争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三是抓项目引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要积极开展文化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化资源整合和市场化运作。要走出去宣传荆州,展示荆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想方设法引进文化产业项目,加快推进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如荆楚文化大观园、方特二期、楚王城、非遗工匠小镇等的建设施工,早日实现投入运营,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发展潜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推动文化产业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标迈进。

    四是抓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文化产业是最具融合力的产业,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与其他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要探索建立扩大文化消费的长效机制,培育文化消费增长点,做好文化旅游这个大文章,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促进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五是抓品牌塑造,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龙头企业。要通过整合资源,打牢发展基础,推动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积极扶持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发展,扩大经营项目和规模,重点培育两至三家大型文化企业。要立足楚文化、三国文化等荆州特色文化,因地制宜,大力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强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

    六是抓政策扶持,打造文化产业发展新环境。积极落实好已有的各项文化经济政策,为文化企业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加快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和有关实施细则,从促进文化产业集聚、推动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畅通投融资渠道等方面优化营商环境。要大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加强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吸引懂文化、善创意、会经营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和各类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