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安娇姣佘海艳 金凤杰出人才风采④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心中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袁院士参与南繁推动种业创新发展,让饥荒成为遥远的记忆。虽然他已离开稻田,但却激励着其他科研工作者继续奔走在南繁育种之路上。 阳春三月,湖北荆楚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掌舵人”舒冰,又开启了双城飞行模式:在北纬30度线的荆州古城和北纬18度线的南繁基地频繁往返,查看水稻新品种的产量、米质食味性和大面积推广等情况。 “小种子”萌发“大梦想”,“小种子”蕴含“大文章”,“小种子”种出“大产业”。这些年,水稻育种专家舒冰坚持“小题大作”,将普通人眼中的辛苦农事,做成了科技含量高的产业。 筑梦“小种子”种出“大产业” 当湖北还穿着厚重的棉袄时,海南的暖风却轻抚丰实的稻穗。这种天气反差,舒冰已记不清经历了多少回。每次从湖北直飞海口,舒冰都会在机场上演冬夏变装秀。 飞机、汽车轮番坐,普通乘客已显疲态,但舒冰却尤为兴奋,因为再过不了多久,就可与心爱的“孩子们”在大地相拥。刚打开车门,他便麻利地戴上草帽,卷起衣袖,拿上纸笔冲向大片青绿。优良的品种,会带来大丰收,这正是让舒冰挂心的“孩子”。 海南素有“天然大温室”之称,是全国最大的南繁育种基地。每当冬季来临,科研人员会将水稻、玉米等夏季作物种子带到这里进行选育和繁殖。上世纪90年代,舒冰便成为追逐阳光的人,他用车将稻蔸带到2000多公里外的海南进行繁殖。 (下转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