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个成绩不仅让权海峰从高级技工一跃成为技师,还让他拿到了进军全国数控大赛的名额。 同年10月,权海峰站在了全国赛数控车工职工组的赛场上。他的对手既有经验丰富的前辈,也不乏身经百战的“老将”,而他是少有的国赛“零经验”选手。 6个小时,加工出4件不同零件,并成功组装。经过9年蛰伏,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伙子迎来人生中第一次绚丽绽放——获得全国赛职工组第2名,拿到高级技师资格证。 创新破解难题,日复一日修炼,是“高级技师”背后的真功夫。 锯齿螺纹是泵头体上最常用的一种螺纹,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震动、异响、刀尖崩刃等现象。螺纹出现问题将直接返工,耗时耗力。 经过测试研究,权海峰发现问题所在——螺纹一侧刀尖圆弧半径只有0.2毫米,刀尖过于尖锐强度不足,受力偏大便容易崩刃。 把刀尖增厚试试?想到这里,权海峰又一头扎进了车间,一点点改进螺纹加工进刀角度。 0.3毫米,尝试,失败了;0.4毫米,再试,还是不行。 “真的是刀尖受力不够的问题吗?”“我们的研究方向会不会错了?”团队里有了质疑声。 “判断不会错的,再试一次吧。”顶着压力,权海峰将刀尖厚度再增加0.1毫米。 0.5毫米,成了! 增加的这0.3毫米,权海峰和团队花了半年多时间,为四机公司节约了120万余元。 毫米之间,赋予每个打磨的零件以生命。权海峰一步一个脚印,以常人无法企及的速度,攀登领域高峰。去年,他成功申请到特级技师资格证。 攻坚压裂车技术国内首创 镗孔刀、螺纹刀,权海峰熟练使用多种刀具;0.1毫米、0.01毫米,他操控的数控机床,加工精度达到一根头发丝的四分之一。 调入泵业事业部以后,权海峰将“刀客”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2020年5月,四机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5000型一机双泵电动压裂装备在重庆涪陵页岩气田焦页27东平台正式启动压裂施工,标志着我国压裂装备真正解决了“卡脖子”难题。 压裂装备有一个重要部位——压裂泵,它像“心脏”一样决定压裂车的正常运转,而泵头体是压裂泵的“心房”。泵业事业部承担着泵类产品的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工作。 泵业事业部生产车间里配置了9台泵头体加工设备,有国产、也有进口的,整个四机公司能熟练使用所有设备的只有2个人,权海峰是其中一个。 在工作中,权海峰总能根据产品精度要求,选择最为合适的切削夹具和刀具。有时候,他一个人同时操作3台数控机器,一个个产品零件魔术般从他手中源源不断地“变”出来,工友们无不为之惊叹。 2021年,权海峰在车间操作SCF5000泵头体时发现,切削过程中加工硬化严重,刀具磨损严重,工件表面质量不高,效率也提不起来。 为破解难题,权海峰带领团队一遍遍尝试,好不容易把加工速度提了上来,一核算,成本却比原来要高。 节约成本和提升效率如何兼得?经过循环验证,权海峰利用编程修改加工参数,针对泵头体上各种凸台、沉孔和U型槽定制专用玉米铣刀具铣削加工,破解了断刀、成本高等难题。 如今,改进后的设备加工效率提升21.31%,合格率达到100%。 “现在的铣刀具一分钟可以转400圈,一道铣面工序只需要2个刀片。为改进这几个部位技术,我们试验了整整一年。攻关技术在国内领先,推动5000型压裂车在页岩气开采中迈上一个新台阶。”权海峰一边操作着卧式镗铣加工中心,一边露出自豪的笑容。 编制一道程序、打磨一个零件、攻克一项技术。从一名普通数控车工成长为“大国工匠”,从攻克技术瓶颈到步入行业领先水平,权海峰走了23年,他将数控车工作作为不懈奋斗的出发点,在我国页岩气开采的征程上,实践着一次又一次超越。 (裴蜀华庞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