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记者匡奕君卢成海特约记者张江江通讯员严阁 今年3月24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宣传活动主题是“生命至上、全民行动、共享健康、终结结核”。 走进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开展“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走进城市新地标——吾悦广场,开展“终结结核病、点亮城市红”行动……3月24日,荆州市胸科医院(荆州市结核病防治所)医务人员携手结防志愿者,积极开展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宣传结核病防治政策和知识,提高大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率,携手终结结核病流行,共同捍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结核发病率逐年下降结防工作成效显著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由于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故常常称为肺结核。长期以来,肺结核对我国居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荆州市胸科医院是全市结核病防治定点医疗机构,是湖北省区域性结核病防治中心。2021年,在市卫健委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医院落实防治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规范管理,全面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该院结防科主任杨尚鹏介绍,2021年,全市发现和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000余例,确诊耐多药肺结核患者50例,这些患者均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此外,全市病原学阳性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和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率均为100%,防控措施得到严格执行。 据了解,结核病患者80%在农村,3/4的患者年龄在15至54岁之间,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患结核病后就像家里倒了经济支柱,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直以来,荆州市胸科医院积极落实国家结核病免费政策,对初次就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疑似肺结核患者提供免费X光胸片和痰涂片检查,对初次确诊并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发放全疗程免费抗结核药品,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救助,从而迅速切断疫情的传播。 “从近些年来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市结核病发病人数、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多年没有较大的疫情发生,有力保障了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这得益于严格落实国家结核病防控政策。”杨尚鹏说,下一步,医院将不断加大结核病防控工作力度,为早日实现世卫组织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而努力。 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积极探索结核病防治模式 我市作为全国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示范区,市胸科医院认真落实结核病医保政策,将肺结核纳入普通慢性病门诊、耐药结核病纳入特殊慢性病门诊,规范归口管理和双向转诊的督导,推广应用结核新型诊疗技术等,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打造“荆州模式”,得到了各级领导肯定,在国家和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并推广。 为配合公立医院改革,整合优化医疗资源,2016年,荆州市胸科医院牵头成立了荆州市结核病医疗预防联合体,是我市首个专科医联体。联合体充分发挥定点医疗机构和结防机构的整体优势,实现了“医防一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上下联动、共同发展”的目标,形成了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渠道和机制。2017年,医院在医联体的基础上成立了结核病专科联盟和结核病临床质量控制中心,负责对全市医疗机构结核病科医疗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推行统一质量标准和管理规范。今年2月,荆州市胸科医院筹备“宜荆荆恩”城市群结核病专科联盟,标志着区域性结核病防治“医疗一体化”已迈开步伐,这将有利于提高区域性结核病诊疗水平,强化区域医疗资源对接,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新格局。 加强校园疫情防控为中高考学子保驾护航 学校是学生高度集中的场所,一旦发生结核病,很容易发生校园内的传播流行。学校结核病流行不仅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对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稳定也带来影响,若处理不当,还会引起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强烈反响。为此,学校结核病防控是学校传染病防控和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的高度重视。 2021年高考,中心城区有11765名考生参加考试,共设10个考点。其中有3名考生患肺结核,分布于3个考点。为保障3名考生顺利高考,避免传染其他考生,荆州市胸科医院派出3名专家,组成医疗保障队,为3名考生分别在各自考点设置专用考场,考试过程全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对专用考场进行全面消毒,3名考生最终顺利完成高考。 据统计,15至24岁的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占结核病学生报告发病总数的85%,因而成为防控的重点人群。每年中、高考期间,荆州市胸科医院加强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应对突发疫情,及时处置散发疫情,防止疫情蔓延扩散,为中、高考保驾护航。 除学生外,监狱的服刑人员、社区老年人等,也是结核病重点防控对象。在荆州市胸科医院的指导下,三监狱、江北监狱等均设立专门的结核病独立病房,一旦发现服刑人员感染结核病,立即实行封闭治疗和管理。对于社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每年对老年人进行免费的结核病筛查。通过筛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迅速阻断疫情传播。 短期化疗+关怀包为耐多药患者带来治愈新希望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一经确诊,就要及时给予治疗。合理的化学治疗,是消除传染性、阻断传播和治愈患者的关键措施。 可是,与普通肺结核相比,耐多药肺结核具有痰菌阴转慢、传染期长;诊断、治疗、管理技术复杂;治疗费用高;不良反应多等特点,这些都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和挑战。 作为全国50家优秀结核病专科医院之一,荆州市胸科医院成为全国首批耐多药结核病防治试点医院,先后承担了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FED-DLIS结核病控制项目,致力于耐多药肺结核的规范化及个性化治疗。 2019年,荆州市胸科医院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际最前沿的先进理念,制定了与国际接轨的耐多药肺结核病短程化疗方案,并率先启动湖北省耐多药结核病标准短程化疗试点工作。按照该短程化疗方案,能够将治疗费用由30万元左右降低至6到9万元左右,大大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将治疗时间由18至24个月缩短至9到12个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管理难度。与此同时,通过FHI360(美国家庭健康国际组织)资助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最基本关怀服务包项目”,支持患者全程管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防止患者中断治疗等情况的发生。 通过3年来的试点工作,荆州市胸科医院努力探索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可行性化疗方案,为我国推广耐多药肺结核短程化疗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为耐多药肺结核病防治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健康教育巡讲“六进”将防治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防病大于治病。为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近年来,荆州市胸科医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健康巡讲“六进”行动,让结核病防治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厂矿,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职能。 在每年的春、秋开学季,医院专家都会深入全市各中小学校以及大学校园,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和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广大师生科普结核病防治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对结核病的正确认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构建“无结核校园”。 为更好地推动大学校园的结核病防治工作,2021年12月,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和荆州市胸科医院互相被授予为“结核病健康教育基地”“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患病率高、传染性强。学校又是人群高密集场所,校园结核病的防治尤其重要。”荆州市胸科医院副院长张云表示,通过开展“结防健教进校园”活动,倡导师生积极参与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营造全校园全社会共同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切实履行督导职责协同建立结防网络 为加强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荆州市胸科医院每半年对各县(市)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督导。 为更好完成短程化疗试点项目和最基本关怀服务包项目,荆州市胸科医院多次参加省结防所和FHI360项目组组织的培训和现场教学,并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肺结核患者管理中,对荆州各县市区结核病防治部门进行了培训,提高基层防控能力。 此外,荆州市胸科医院形成了结防网点管理、电话联线及网络群互通信息三种方式共同促进的肺结核患者管理模式。开通电话联线,定时提醒患者按时复诊、取药,并随时接受患者咨询。市直乡镇、社区结防网络群,定时将各乡镇、社区管辖患者信息及追踪患者信息发布到网络群。各辖区管理人员根据信息找到患者进行患者管理,并将信息通过网络群反馈。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安排每季度进行一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通过三种方式的共同管理,患者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患者全疗程的规范治疗。 “结核病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结核病防治是医院特色品牌,耐多药肺结核短程标准化疗试点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荆州市胸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徐立民表示,未来,医院将依托强大的专业技术优势,充分利用结核病医联体平台,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全市结核病防治能力和水平,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