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讯员张双喜夏晓燕 市公安局紧盯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重点要素,与“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化同“找堵防”专项行动有效结合,全面开展“窟窿”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着力构建“大平安”治理格局。 公安+党政内外“双闭环” 隐性、深层次矛盾纠纷摸不上来;少数重点人员排查管控浮在表面;校园、交通、消防等公共安全领域“窟窿”多……专项行动初期,“找堵防”工作未形成机制和合力。 如何破题?市公安局提请市委平安办出台相关方案,推动构建党政主导、公安主推、部门参与、社会联动的一体化新格局,围绕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等领域,全力查找影响公共安全的“窟窿”隐患。 各乡镇、市直部门建立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日报告、周研判、月调度”机制,对排查出的“窟窿”隐患,建立调处化解工作责任清单,全力做到信息一条不漏、隐患一查到底。 监利公安立足“情指勤舆”一体化搭建信息流转平台,实行5分钟响应,10分钟行动,1 小时回告,一般情况24小时办结回复,统一调度、快速处置、协同防控的“大维稳”工作机制已然形成。 “,实现‘公安+党政’内外‘双闭环’。”市公安局“找堵防”专项行动工作专班负责人介绍,由公安“主战”向部门“联战”转变,实现全市打防管控建一体化、明责问责担责一体化。 2022年1月以来,通过多元调解机制化解隐性、深层次矛盾纠纷396起,42次涉稳事件全部处置完毕。 属地+警种治理“一体化” 隐患排查向前一步,风险隐患减少一分。1月初,输油气管道巡线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农户在泊湖农场沟渠清淤,施工区域与天然气管道相交。辖区派出所与管理部门立即联动,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 针对辖区“最不托底的事、最不放心的人、最容易冒泡的地方”,监利公安落实“属地+警种”共同找、共同防的责任,紧盯重点人、事、物、场所等治安要素摸排隐患漏洞,做 到基础要素采集完整,安全风险研判评估,基础台账登记规范,动态排查持续更新。 信息围着隐患转,力量冲着隐患去。对全市360所中小学校的视频监控、校车安全、一键报警、保安门禁等重点环节开展排查,发现隐患227处,下发整改通知书215份,督导各学校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面落实“高峰勤务”和“护学岗”制度。 持续对重点行业、危爆物品拉网式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17处,强力打击“黑加油站”,查扣汽柴油11吨。交警部门摸排农村道路隐患847处,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拟投入3000万元消除道路安全风险点、隐患点。 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常态化开展“每周一清”,聚焦城乡结合部、旅店、出租房等场所,累计出动警力近2000人次,清查各类场所672家。2021年,“八类暴力”犯罪案件首次实现全破,连续11年命案全破,监利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5.2%。 建章+立制长久“防透风” 2021年,监利市涉诈重点人员数量负面 排名全国第10,先后被国务院、省两级联席办约谈。 依托“找堵防”工作机制,监利公安对涉诈重点人员全部落实一人一档管理,实行“一人一策一专班”管控,通过结合注销护照、检举揭发、惩戒警示、亲情规劝、冻结户口等举措,迅速扭转不利局面,劝返率持续提升,负面排名降至全国百名之后。 该市在中心城区设立21个巡防点,21个乡镇各设立1个中心巡防点,通过42个巡防点辐射整个街面路巷,提升社会治安动态驾驭能力。推进“平安乡村”视频布点,号召农村家庭安装监控探头2万多个,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添“慧眼”。推行“一居一警、一村一辅”和社会综治力量协同作战机制,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既要常态化找窟窿,实时堵窟窿,更要建章立制长久防透风,做到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市公安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提升基层基础工作质效和源头治理能力水平,不断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档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