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特别报道

荆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服务中心大局提升能力水平为建设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科普下乡”活动协办方向江陵县沙岗镇九甲村赠送图书。

    市科协组织科技专家下乡为村民培训农业相关知识。

    市科协开展“科普下乡”活动。

    2021年工作回顾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加强理论学习。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重点,通过每周机关干部集体学习、党小组学习、党组成员上党课专题学习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暨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大研讨活动,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全市科协系统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把牢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重要会议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协、科技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时贯彻落实中国科协、省科协重点工作安排,使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在科协系统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

    注重政治引领。坚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纽带作用,始终牢记政治责任,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通过举办学术交流、专题报告会、专题论坛、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夯实科普工作基础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开展“科普四进”活动。组织全市科协系统深入开展以“互联网+科普”为依托的“科普四进”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七个全覆盖”向纵深发展。面向重点人群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讲座、科普大篷车巡展等系列科普活动60多场次,参加公众10多万人次。

    打造科普工作品牌。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活动。全市以“农村+城市”“集中+分散”“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以及科普创作,开辟科普专栏。

    发挥阵地展教功能。市科技馆展厅全年免费开放234天,参观人数5万余人次。科普大篷车巡展14次,3万多人参加活动。监利市、松滋市新建了综合科技馆,荆州区、沙市区、公安县等地相继建设一批社区科普馆。成功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特色产业科普基地4个、科普示范学校3个、科普示范社区3个。

    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联合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共同主办第36届荆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赛作品284件,评选创新成果一等奖12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102项,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2项。

    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全市在中国科协科技志愿者平台注册志愿者4000余人,成立科技志愿者组织32个,科普志愿者开展科普活动56场次。

    坚持服务中心大局推动科技经济融合发展

    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挥科协群团组织优势,搭建“1+3”科技创新工作平台。牵头成立1家学会——荆州市科技经济融合学会,协调服务荆州市石油装备和石油化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荆州市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荆州市双水双绿生态产业3个创新联盟建设。

    成功举办海智专家荆州行活动。2021年11月18日,市科协联合市委人才办,举办了湖北省2021年“海智专家荆楚行”荆州分会场活动,活动征集企业技术、人才、项目需求95项,邀请8名“海智计划”专家到荆州交流考察、技术指导、项目对接,与荆州市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现场签约项目3个,推介荆州市科技成果26项和部分专利技术424项。

    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管理。2021年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14人,新建专家工作站8家,其中,省级7家、市级1家。开展院士、专家工作站核查清理工作,注销院士、专家工作站21家。目前,全市共有院士专家工作站55家,其中,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专家工作站42家、市级专家工作站11家。

    开展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对2020年度立项研究课题进行验收评审,14个课题有13个通过验收,6个课题评为优秀等次。完成2021年课题立项申报、结题验收评审,13个课题有12个课题通过验收,5项课题评为优秀等次。

    广泛开展建家交友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

    组织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以“众心向党自立自强”为主题的第5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按照“七个一”活动方案,开展向全市科技工作者发送一封慰问信、走访慰问全市科技工作者、召开科技工作者座谈会等系列活动。

    评选“最美科技工作者”。联合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军民融合办评选了1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并在荆州主流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看望慰问一线优秀科技工作者。去年春节期间,市科协班子成员分别赴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走访慰问基层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老科技工作者,为他们送上新春祝福,打造有温度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2年重点工作

    提升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水平

    强化理论武装。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各种载体组织引导科协系统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科协工作的重要论述,使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推动理论学习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园区。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协同、人梯等为精神内核的科学家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厚植家国情怀、勇攀科学高峰,为全市“冲刺3000亿”、建设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推进建家交友。牢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职责,把建设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作为科协工作的主要任务,通过活动建家、组织强家、服务暖家、精神润家,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科协系统党员、干部要积极走出去,真心实意与科技工作者打交道、交朋友、搞服务,做科技工作者的贴心人、娘家人。各级科协书记、主席要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经常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科技工作者所思所想所盼,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合理诉求。深入开展“我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活动,切实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解难事,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要创造条件,按照有固定场所、有网络阵地、有服务设施、有工作人员、有经费保障、有活动内容、有管理制度的要求,建设网上网下“科技工作者之家”,让广大科技工作者认识科协、了解科协、靠近科协、信赖科协,使科协真正成为团结、凝聚科技人才的共同体。

    大力举荐人才。发挥科协系统组织优势,把发现、凝聚、举荐人才贯穿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组织建设等科协工作的各个方面。组织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最美科普工作者”评选活动,宣传、讴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舆论氛围。积极搭建平台,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党委政府决策咨询工作,通过建言献策活动发现人才、选拔人才。支持学会、企业科协、高校承办举办科技论坛、学术交流、产学研对接等活动,为科技工作者拓宽视野、学习提高、展示才华、推介成果提供场所和舞台。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企业人才需求和创新发展,积极帮助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建立完善科协人才举荐工作制度,积极向中、省科协和党委政府推荐优秀科技工作者。

    提升科普传播能力水平

    抓阵地建设。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服务联络、检查督促,推进成员单位工作落实,形成齐抓共管局面。争取党委政府重视,保障科普工作经费和科普阵地建设投入。强化科普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建设完善现代科技馆体系,推进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全面发展。举全力抓好市科技馆新馆建设布展,建设全省一流科技馆。

    抓品牌活动。全力打造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普品牌,按照市县上下同步、部门联合联动、线上线下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要求,精心策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丰富活动内容,创新传播方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参与科普活动的兴趣,扩大科普日、科技周科普品牌知名度、影响力,真正把全国科普日变成主题鲜明、全民参与的群众性科普节日。努力唱响“荆楚科普大讲堂——走进荆州”品牌,扎实开展科普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四进”活动。探索打造“农旅+科普”品牌。

    抓重点人群。围绕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5类人群,突出科普重点,强化分类施策,大力推进5类人群科学素质提升工程,促进全体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养成科学生活方式,提升生产创新技能,提高科学素质水平。

    抓手段创新。顺应数字化、信息化趋势,推进“互联网+科普”行动,推动图书、报刊、音像、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与各类新媒体深度融合,提升科普传播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继续加大“科普e站”覆盖面。加强科普创作,培养科普创作队伍。

    提升服务产业发展水平

    做实产业创新联盟。协调服务荆州市石油装备和石油化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双水双绿生态产业创新联盟,组织开展学术交流、高峰论坛等产学研对接活动,助推产业集群发展、高质量发展。积极与经信、科技、农业等部门协同协作,推动化工、造纸、粮油食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组建创新联盟。

    做优院士专家工作站。高度重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进一步提高建设院士专家站对引领产业创新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规范管理,确保见到实效。定期召开全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推进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听取意见建议。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考核评价,对贡献突出的院士专家以及推进工作站建设成效显著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鼓励支持企业积极申报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

    做强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以荆州市科技经济融合学会为主体,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组织开展全市主导产业、重点企业技术需求调研,积极对接国家级、省级高层次学会,帮助企业引进创新人才、解决技术难题、招引高质量项目,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

    提升学术研究和咨询决策能力水平

    加强学会建设。科协所属学会是科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协组织和工作的重要基础,要把学会工作放在科协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管理指导,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学会在集聚科技人才、开展学术研究、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科学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科协对学会的凝聚力。

    加强学会党组织建设,确保学会发展方向不偏。建立推进学会发展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学会理事长、秘书长座谈会、交流会。建立科协所属学会理事长、秘书长年终述职制度,完善学会评价管理办法,引导学会健康发展。

    打造学术精品。组织引导学会、科技工作者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围绕全市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围绕企业发展最急迫、最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开展科研攻关、学术交流,努力出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和学术精品。

    提升智库质效。用好科技创新智库项目资金,集中围绕全市石油装备制造、现代造纸等产业发展,开展深度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市委、市政府提供精准有效的咨询决策建议。

    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水平

    推进基层组织全覆盖。深入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3+1”改革工作。开展全市乡镇、街道成立科协组织以及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长进入市县区、乡镇科协兼挂职情况调查统计工作,对改革推进不到位的地方进行督办。

    发挥“三长”作用。结合各地实际和科协工作特点,组织开展各种建家交友活动,调动“三长”参与科协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活动凝聚人心。定期组织“三长”开展学习教育、技能培训、科技交流、外出考察等活动。

    深化科技志愿服务。宣传推广松滋市石板坡社区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典型经验,推动科技志愿服务工作扩面提质。组织动员学会、高校、科研院所成立科技志愿服务组织,鼓励科技工作者、科技爱好者在中国科协平台注册为科技志愿者。

    提升履职尽责能力水平

    提振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当前,荆州正奋力冲刺3000亿、建设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科协人不能当看客、当过客,必须自我加压、主动作为,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做好“四为”服务,体现责任担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科技强国,为科协工作赋予新使命、新任务,提升全民科学素质需要科协人加倍努力、加压奋进。

    提升服务能力。按照“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的要求,不断提高科协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大兴学习之风,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长效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本版文图:记者赵叶秋通讯员程远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