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江陵新闻

江陵县“四个全域”强力推进节地生态绿色殡葬改革

    本报讯(通讯员郑文刚欧阳钰海)近年来,江陵县积极推进殡葬改革,新建成一批节地生态公益性公墓。祭扫方式也更加绿色,鲜花祭祀、集体代祭等新风兴起。

    位于熊河镇民主村的江陵县仙鹤人文纪念园让人耳目一新。这座全新规划建设的公墓占地5.33公顷,服务江陵全县群众的丧葬需求。据介绍,江陵县节地生态公墓建设注重加强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做到与建设用地原有自然生态有机融合,公墓绿化率均超过70%,忠实践行“见林见绿不见墓”的设计思想。

    作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和湖北省公益性节地生态公墓建设改革试点,江陵县将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四个全域”,即在全域范围内消除所有散葬墓,所有墓葬一律进公墓;将全域范围内所有公墓建设或改造为节地生态公墓;全域范围禁鞭、禁烧、禁塑,实现群众祭祀生态化;全领域实现惠民殡葬,新亡人员可以无差别拥有公益性墓地。

    以乡镇为单位联村建设的公墓具备资金集中、土地集中、管理集中优势。为此,江陵县实行以乡镇为单位规划建设公墓。在全县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上,规划全县节地生态公墓空间布局、建设规模,作为全县公墓设立、建设审批和治理散葬乱埋的执法依据。

    据悉,公墓建设严格按照“一座公墓覆盖10000人以上人口、单墓占地面积不超过0.25平方米、双墓不超过0.3平方米、绿化率达到60%以上”的标准规划建设。目前,已完成11处建设任务。2022年,将完成剩余6处公墓建设,实现节地生态公墓全覆盖目标。当地村民表示,公墓修好后,前往祭扫的道路更通畅了,费用收取合理,平时也有人员统一管理,为老百姓办了实事。

    自2018年殡葬改革工作推动以来,江陵所有新亡人员全部进入公墓安葬。3年来,全县共完成零散坟墓迁移9630余座,全部迁入节地生态公墓安葬。三湖、六合垸管理区已完成零散坟墓“清零”任务。通过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主动解决辖区零散坟头迁移问题,可以最终减轻政府发展用地迁坟财政负担2亿元以上,节约耕地约186.67公顷,减少石材用量7.22万立方米。

    近几年来,江陵县持续开展春节、清明等重大祭扫活动期间的禁鞭、禁烧、禁塑多部门联合专项行动。目前,全县生态公墓区“三禁”工作目标已经实现,基本杜绝封建迷信活动和低俗演出,全县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渐成时尚。不少丧葬服务经营主体开始转型,祭祀鲜花种植经营、生态墓碑设计、新型殡仪礼仪服务等新业态在江陵不断出现。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