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松滋市委编办 机构编制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也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2021年以来,中共松滋市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服从和服务于全省县域发展“三百战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决破除思想之冰,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着力调适配优机构编制资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 聚焦第一要务,科学设置机构。发展是第一要务。机构编制工作唯有顺应发展大势、融入发展大局,才能站稳位置、彰显价值。松滋市委编办始终坚持一切围绕发展转、一切围绕发展干,把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严守机构设置“撤一设一”“撤多设少”原则要求的同时,结合发展现状和需要进一步调适做优一线部门四梁八柱,以高质量的机构设置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为松滋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新设智慧园区服务中心,充实园区智慧建设、安全环保工作力量,做大做强工业主平台;在市政府办公室设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加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研究、系统谋划,同时负责统筹督办县域和镇域经济考核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落实落地;依托经信部门设立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加大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争取力度,助力企业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锻造核心竞争力;完善市招商服务中心机构设置,增设产业研究院,专门负责市内主导产业招商政策研究、信息搜集等工作,提升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成功率;为市金融办增设事业单位市金融服务中心,加强金融工作力量,着力破解县域发展的资金瓶颈。 坚持节约集约,精确核配编制。精准核定编制。科学核定人员编制数额是机构职能充分发挥的必备前提。坚持依责定编、依事定编、依规定编,积极帮助相关部门准确界定机构职责,讲原则不讲私情,讲党性不讲关系,严格按照机构编制有关要求,从实从严从紧核定人员编制数额,做到既满足工作需要,又最大额度节约编制资源,为党委政府守好把牢财政供养人员的第一道关口。精心调配编制。面对县域编制数量总体偏紧的现实压力,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思路,坚决破除编制“一核定终身”和部门所有的利益格局,原则上不新增已分配编制数量,重点通过职能弱化部门编制压减、系统内部调剂等方式,顶住压力对部门核定事业编制进行重新分配调整,保障新设机构工作需要。累计为市智慧园区服务中心、市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市金融服务中心等新设机构调配事业编制32名,为招商服务中心、中心企业服务中心、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服务中心增核事业编制31名,促进了编制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编制基础支撑。 发挥基础作用,集聚人才力量。人才是第一资源。机构编制工作是为干部人才工作服务的,机构编制必须与人才队伍建设深度融合,才能发挥作用、产生效益。主动对接、紧密配合组织人事部门,着力发挥编制在人才汇聚、人才激励方面的四两拨千斤作用,拿编制引人才,让人才入编制,以“编制”这一稳定可靠、未来可期的突出保障功能,吸引八方英才来松滋就业创业、施展才华,激活人才队伍“一池春水”,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坚持谋发展之所急、解发展之所难,全面梳理全市部门空编现状,有针对性地制订年度招聘计划,严格控制非经济发展、非重点民生部门人员招聘,把招聘计划向经济发展部门倾斜,重点加大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的编制保障力度。2021年,累计启用事业编制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142名,其中,博士生1名、研究生59名、“双一流”院校毕业生33名,进一步优化了全市人才队伍结构;今年,又启用事业编制200名,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重视人才培育使用,打破身份、岗位界限,探索试行岗编适度分离,选派近年来引进的20名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脱产入驻市内重点工业企业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技改研发等工作,推动人才到一线、一线育人才,助推企业发展和工业兴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