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06

第006版:06

一座城一首诗
—美丽荆州我的家

    编者按:荆州地处湖北之中、中部之中,素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是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滨江城市。荆州历史厚重、文化灿烂;荆州物华天宝、资源丰富;荆州厚植积淀、蓄势待发……本期以“新时代的家乡巨变—”为主题,聚焦新时代荆州城市、乡村天翻地覆的变化,多角度展现荆州时代变迁,生动讲述感天动地的荆州故事,特编辑一组同题美文《》,以飨广大读者。

    之一

    城是一首诗,诗为一座城。

    荆州从千年历史长河中走来,厚重典雅;一路春风一路歌,俏皮美丽;向着改革复兴的康庄之路,英姿勃发。

    她是一首吟唱千年的诗,一座底蕴厚重的城。“楚国800年,411年都荆州”“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荆州从历史的记载中来,每寸肌肤都透露着奋斗昂扬之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楚先人以自强不息之气,从封地不足50里,华丽转身为“东方典雅”,问鼎中原,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桃园结义、安邦定国,三国士以忠信礼义之神,聚天下有识之士,演绎“得荆州者得天下”之史诗,三顾茅庐,三足鼎立,逐鹿中原!荆州的文化,彰显的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之气度,折射的是“不服周,雄于南半个中国”之底色!荆州的文化血脉,势必滋养荆州人前赴后继、自强不息。

    她是一首艳丽灵动的诗,一座光芒四射的城。“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荆州留住的不仅仅是古老斑驳的城墙,更有“矢志努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改革精神和“舍我其谁、虽远再难亦不足动其志”的坚忍不拔。曾几何时,荆州是全国多少人惊艳羡慕的对象,上世纪80年代,“活力28,沙市日化”成为荆州发展的代名词,一句广告词,相伴一个勃然发展的奋进时代,沙松冰箱、沙东洗衣机、鸳鸯牌床单、荆江热水瓶……这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再次向世人宣告:荆州人杰地灵,荆州敢为人先!这座城,用时间抒写了一首创意的诗,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成就了一座品牌之城的丰碑。

    她是一首跌宕起伏的诗,一座春潮涌动的城。春寒花更香,风高雁阵直。荆州的早春,生机勃勃,是一首灵动暖意的诗,但乍暖还寒的时候,荆州多少蕴含了悲壮的色彩,曾经多少次“大意失荆州”,多少次重大机遇,荆州失之交臂。从此“活力28”淡出人们的视野,“鸳鸯”已然远去,沙松冰箱、沙东洗衣机不再辉煌,品牌之城一时悄然滑落成为荆州人永远的痛,曾经的荣光,似乎随大江东去。放眼四周,先前的兄弟城市宜昌已遥遥领先,邻省的湖南常德市也早已超越,荆州的国民经济总值,只能屈居省内第四,踽踽前行。“荆州很痛苦,荆州在哪里?”当振聋发聩的灵魂拷问响起的时候,晴天霹雳般地提醒每个荆州人:我们不能落后,不能自我感觉良好而习惯成自然!给我们的选择只能是:激活“问鼎中原”的雄心,坚定“一鸣惊人”的信心,用好“惟楚有才”的优势,凝聚全市荆州人之合力,奋蹄扬鞭,奔跑起航!突出重围,再续华章!

    她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诗,一座复兴可待之城。围绕灵魂拷问,荆州的复兴之路在哪里?一场讨论如一池春水,激活荆州人的思潮。顺应民意,开门纳谏,荆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奋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一呼百应,应者云集!荆州不再是一首平常的诗,它是一串高低起伏、峰回路转、激情澎湃的音符。远谋近施,夯基筑台,说干就干!荆州人以大视野、大格局、大胸怀破题开篇,誓要行动复兴大荆州,建成鄂中区域中心城市!一时间,荆江两岸,春潮涌动,“五区五中心”建设,如火如荼,荆州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步伐不断提速,转型升级、跨越超越,荆州高质量发展势不可挡。曾经远去的许多知名品牌,今天已经涅槃重生。一大批高新尖企业落户荆江两岸,形成了装备制造、医药化式、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11个优势现代产业链,名牌品牌之城呼之欲出。荆州发展复兴,其时已成,其势如江,其兴可待!

    徜徉荆州的美景,我们欣然入画,这是一首磅礴大气的华章,诗人就是你我!冬天已经远去,春天已经到来!

    知否?知否?眼前已是绿肥红瘦!

    (作者:段庆国)

    之二

    荆州是我的家乡。我生在荆州,长在荆州,古老的城墙是我家的院墙,青绿的护城河是我家的池塘。荆州,你是我童年的梦;荆州,你是我青年的歌;荆州,你是我中年的一首诗。

    荆州,历史厚重、文化灿烂。“禹划九州,始有荆州”。火神的子孙在这里筚路蓝缕、持火开荒;楚庄王在这里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张九龄在这里理政惠民、遥望北方;张居正在这里启蒙读书、奋发图强。荆州更是文运昌盛之地。爱国诗人屈原在这里吟唱《离骚》,忧国忧民之情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胸膛。精美的漆器、古朴的楚玉、蝉翼的织绣,披着神秘面纱的楚文化令多少人神往。

    荆州,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有“车毂击,人肩摩,朝衣鲜而暮衣弊”的描述。在历史上,荆州和扬州并称“荆杨”,经济发展水平长期领先于长江流域的其他城市。近代,成为通商口岸的沙市,百货云集、千帆汇聚,成为长江上的重要商埠。建国后,荆州的农业全省第一、全国领先;荆州的商业保持良好的态势,成为江汉平原的商品集散地,“荆江”热水瓶、“鸳鸯”床单驰名全国,经济的多项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一度被称为“小上海”。

    荆州,一度沉寂、蓄势待发。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的大潮中,因为思想转变不及时,荆州的经济逐渐落后,大批工人下岗,人们意志消沉,普遍感到困惑迷茫,城市被形容为“落寞的贵族”。但楚人那种“不服周”的精神,让荆州人在落后中反思、在困境中磨练、在沉寂中奋起,总结教训、探索出路、蓄势待发。

    荆州,破冰前行、辉煌重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荆州干群同心、上下同心,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兴学习之风、实干之风,倡导“拼、抢、实”,争当“铁牛”型干部,呈现出英姿勃发、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创文、创卫让城市更干净、更漂亮、更文明。党史教育中,一件件惠民实事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更强。招商“一号工程”、工业项目化推进,让城市经济基础不断夯实、城市底气更足。我隐隐地看到一只身披彩霞的凤鸟腾飞于楚天之上,荆州的辉煌必将重现。

    荆州,你是一首历史的长诗,有华美的序章、生动的故事、辉煌的高潮,也有顿挫、哀伤。荆州,你是我用一生吟唱的长诗,枕你入梦、融你入心,我祈你平安!陪你发展!祝你辉煌!

    (作者:任实)

    之三

    荆州是我的家乡,她是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滨江城市。“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建城历史长达3000多年,她是名副其实的帝王之城、宰相之城,历史上先后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从“天下第一循吏”孙叔敖到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从这里走出去的宰相达138位。她更是充满浪漫的诗歌之城,从爱国诗人屈原到李白、杜甫、陆游等,都曾为她歌吟。她从云梦泽的湖畔轻轻走来,从泱泱大楚的战鼓声铿锵走来,经历了千年风雨,铸就出万千传奇,使得这里的每一寸山水都让人动容,每一丝风韵都让人眷念。这是一座如诗的城市,我将永远深爱着她。

    荆州如诗,我爱她如诗的山水。自古以来,荆州就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这里平畴沃野、钟灵毓秀。春天的晨曦中,漫步于石首桃花山山间,看层峦迭翠、云缠烟络,恍惚置身仙境之中,听松涛鸟语,感受“千株含露态”的桃花馨香,你肯定会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感叹。夏日的碧波上,随一叶扁舟,摇荡于百顷菡萏之中,摘一朵娇嫩的莲花、尝一口清甜的莲子,陶醉于洪湖水天一色的旖旎风光,你肯定会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感叹。秋天的黄昏下,徜徉于江陵三湖黄桃小镇,到处是肥田沃土,家家户户丰收景象,和村民们一起摘黄桃、品菊茶,你肯定会有“桃子压枝桐叶老”的感叹。冬日的护城河畔,瑞雪纷飞,古城好像穿上洁白的霓裳,满眼晶莹剔透,如梦如幻,你肯定会有“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的感叹。四季的荆州,如诗的山水,却有着千般景致、万种风情,怎能不让我们眷念?

    荆州如诗,我爱她如诗的风雅。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是荆楚文化发展的中心区域,她不仅历史厚重,而且浪漫多情。从古至今,荆州就是一座诗人不想离开、也不曾离开的城市。在这里,张九龄写出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思念;李白写出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浪漫;苏东坡写出了“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的壮美;陆游写出了“楚江鳞鳞绿如酿,衔尾江边系朱舫”的胜景……直到今日,市委、市政府正挥笔写出“向难求成书答卷,知重而担开新局”的豪迈。这座如诗的城市,正饱含着千年的风雅、怀揣着无比的自信迈向期待已久的复兴。

    荆州如诗,我爱她如诗的绚烂。诗歌是含蓄的,更是绚烂的。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荆州正如诗一般,闪耀着绚烂的光彩。看啊!复兴大道如苍龙横贯东西,一路上车水马龙、流光溢彩;沙北新区处处高楼鳞次、人群迭背;方特园里烟花辉映、笙歌鼎沸;夜色的宾阳楼上灯织锦绣、月满城垣;党员干部个个勇挑重担、笃定前行;市民们人人文明出行、互帮互爱。荆州正昂首阔步,谱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团结在市委、市政府的周围,勠力同心、奋发踔厉,向着建设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进!

    我爱荆州,更爱描绘如诗的荆州。

    (作者:周栎)

    之四

    “楚国故都,三国名城”,这就是我的家乡荆州。当我还是孩童的时候,总想着外出求学、奋斗,高考之后,便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外地的学校,盼着去见识外面的世界。军旅生涯12年,当我领略了陕西的豪情、潇湘的秀丽、江西的泼辣,虽被他们的气质吸引,但越发感觉到对家乡对荆州浓浓的期盼和思念。

    回到荆州,已不再是懵懂少年,对荆州的爱更多了一份担当和责任。现在转业回来已近10年,即将步入不惑,更深入的了解也让这份对家乡的爱更加刻骨铭心。在我心中,愈发觉得这座城如诗一般美好,值得慢慢品味。

    荆州,文化之厚重像诗一样经典流传。母亲河冲击而成的江汉平原是人类居住最适宜的沃土,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楚文化到三国文化、码头文化和红色文化,筚路蓝缕、栉风沐雨、艰苦奋斗、英勇拼搏……各种优秀的精神品质在荆州人的身体里传承和发展,文化因此而沉淀。越王勾践剑在荆州出土,《三国演义》中有72回提到荆州,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悠久的历史文化带给荆州更多的自信。

    荆州,生活之宜居像诗一样安静祥和。荆州地处北纬30度附近,一年四季分明,境内河流湖泊众多,物产丰富,消费水平不算高,非常适合居住。城市依江而建,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特别是三峡建成之后,为荆州提供了良好的水利保障,荆州人不再年年担心洪水的肆虐,对此,每一个荆州人都充满了感恩。常听到老同志讲述以前抗洪抢险的故事,感慨如今再也不用年年上堤防汛了,言语中无不流露出幸福感越来越强的骄傲。

    荆州,美食之丰富像诗一样回味悠长。在地图上可以看到,荆州几乎处在中国最中间的位置,这也就造就了荆州人饮食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北方的面食、川渝的麻辣、两广的鲜甜、东北的大锅、江南的糕点,各种口味的佳肴在荆州都有很大的市场。同时,作为鱼米之乡,荆州特有的鱼糕、荆沙甲鱼、笔架鱼肚、洈水大白刁、小龙虾也自成一派,远销海内外。各地的美食在这里汇聚,各式的烹饪方式在这里“比武”,味蕾的满足感让荆州人特别自豪。

    荆州,发展之前景像诗一样荡气回肠。站在新的发展机遇期,市第六次党代会为发展突围绘就了美好的蓝图。现在全市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凝聚“三命”共识,以时不我待的奋进状态,奔跑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文化传承、改革创新、提升民生福祉的道路上。以“五区五中心”建设为引领,荆州必将在“十四五”的征程上再现“大荆州”的荣光。

    “万里长江、美在荆江”,热情似火的荆州正以崭新的姿态、开放的视野、发展的眼光、包容的心态迎接八方来客,欢迎大家来到荆州安家、旅游,诚邀各方人才来共同把荆州建设得更加美好,让这座古城在新时代散发更加闪耀的光芒。

    (作者:刘翔)

    之五

    荆州,因地处荆山之南而得名,古称“江陵”“郢都”,登城墙可振衣千仞冈,临江水可濯足万里流。在我心中,她有底蕴、有温度、有活力,是一座充满诗意的城市。

    她用文化铸就千年韵律。荆州建城达2600多年,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博物馆里的文物低诉着楚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难辛苦;楚王车马阵昭示着楚人“饮马黄河,稳定中原”的豪情壮志;关帝庙、张居正故居展示着先贤们的爱国情怀;“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屈原站在荆楚大地向天而问,呐喊出“万古至奇之作”《天问》;《三国演义》中72次提及荆州,天下分合的故事以此为枢纽徐徐展开……满城星月在,荆楚人风流,艰苦创业、潇洒风流、忠义爱国的文化基因,构成了这座古城的历史底蕴。

    她用善举彰显古城大爱。爱心,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希望,是一张最靓丽的名片。宝塔湾下,“人链”搭起一座生命的桥梁,18人梯的事迹让中国人潸然泪下;“你的悲,也是我的痛”,在监利,满城皆是黄丝带,彰显小城大爱;疫情来袭,逆行天使朱玉珊、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志愿者、冲在一线的党员干部,信仰、勇气与职责照耀着每一个瞬间,就像黑夜里冲天而起的光;勇救落水群众的快递小哥、敢闯火场的的哥、邻家大哥又资助了几名贫困儿童……这样的故事在坊间流传,温情的力量汇聚成荆州新的城墙。

    她用拼搏谱写辉煌新篇。时光流淌,见证时代变迁,留下奋斗的足迹。昨天的奋斗,创造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的拼搏,是为了明日的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市第六次党代会吹响了荆州奋进的号角,明确提出建设“五区五中心”,奋力开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新局面。全市近千名招商干部领命出征,美的“冰空洗”落户荆州,18个省级开发区、产业园区蓄势待发,“三命”共识不断凝聚……赓续的诗意成就明日的诗歌,荆州的腾飞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九百里荆江,流光溢彩;三千年楚郢,钟灵毓秀。大美荆州,诗意盎然,只要荆州万千追梦者、奋斗者、拼搏者心手相连、拼命奔跑,必将谱写荆州高质量发展的新诗篇。

    (作者:沈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