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健康·综合

未雨绸缪补短板居安思危防未然
——中心城区防汛排涝准备工作有条不紊

    □孙晓旭

    荆州地处长江中下游,每年入夏时,都要面临一场“雨季”大考。如何交出一张让市民满意的答卷,成为我市中心城区迎战汛期的重点任务。

    凡事预则立,唯有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方能打好防范城市内涝“准备仗”。

    新建盐卡泵站排涝“心脏”开始跳动

    前几年,由于中心城区泵站数量不够、运力不足,导致雨停后无法及时排干积水,造成交通出行不便、甚至是人员被困。市民纷纷自嘲“出门即看海”的背后,是不断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泵站,作为排涝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心脏”,其运行情况决定排涝系统运作效率。

    2019年3月,荆州市盐卡泵站开工建设,于2021年6月投入运行。作为水利“补短板”新增外排能力重点项目,纳入了国家《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新建盐卡泵站位于荆州开发区,承担着城区排涝任务,将城市涝水抽排至长江沙市河弯下段。盐卡泵站选用6台混流泵,配套立式交流同步电动机,排涝标准为沙市区、宝莲区、沙市农场区达到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除、岑河区达到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至田面无积水、锣场区达到10年一遇一日暴雨三日排至作物耐淹深度。

    泵站排区主要为承担沙市区、宝莲区、沙市农场区、锣场区、岑河区等5个排涝分区的排水任务,排涝流量由以前的30立方米每秒增为55立方米每秒,受益区域总面积为190.2平方千米,能够解决区域排涝标准低、渍涝灾害频发的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疏挖重点积水路段疏通城市“毛细血管”

    3月2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短时强降雨导致中心城区部分路段出现积水,市建设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开启7座雨水泵站抽排,缓解积水压力。同时,针对市民反映部分地势低洼地段存在积水,导致行人车辆通行不畅的问题,市建设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紧急调配抢排车辆将积水抽走,确保雨停后3小时内排空积水。

    对中心城区20座雨污水泵站、75条主次干道开展隐患排查;对雨污水排水泵站机电设备进行检修保养,其中,检修排水泵站配电柜71组、水泵53台套,更换水泵设施、阀门等7台以及交流接触器等10台套。为确保汛期能及时进行强排,对玉桥泵站、高新区泵站、豉湖渠泵站和三板桥泵站排水口进行排涝调试和维修清淤工作,更换出水闸电机等设施。

    为有效保障排水设施过流能力和安全运行,今年年初,市相关部门开展了责任内涝点的汛前加强性清疏工作。针对居民身边的各类积水点,市建设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抓紧对中心城区易涝点玉桥片区(红星路至豉湖路)、太岳片区(武德路至塔桥路)等12处易涝点路段雨水口及管道开展清淤,同时,组建抢险小分队,确保一旦险情发生,防汛人员能够第一时间集合到位。

    清淤、抽排、疏通、维修……一系列举措让城市“毛细血管”更为通畅,面对即将到来的汛期,能做到有的放矢。

    开展防汛演练提高应急抢险“免疫力”

    实战练兵,是充分检验城市防汛排涝备战成果的“炼金石”。

    为进一步强化防汛防内涝应急预案保障措施的落实,科学、准确、迅速处理突发事件,保证防汛防内涝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今年,在市住建局领导下,市建设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多次举行防汛抢险救援综合演练,着力提升应急抢险能力。

    “我市启动气象灾害(暴雨)Ⅲ级应急响应,请相关人员准备应对!”3月28日上午8时,演练指挥部接到模拟险情报告,暴雨仍呈上涨趋势,要求排水部门立即开启荆州泵站降低护城河水位、开启调蓄水体闸门降低水位,按照《中心城区水体节制闸调度方案》开启各排水节制闸;揭开玉桥、长港路等易渍水路段雨水井盖、雨水篦,并设立防护标识;集结市政维修抢险人员21名、农用车5台、龙吸水排水抢险车2台、潜水泵20台,分燎原片、玉桥片、北湖片待命;雨水泵站于上午8时30分开泵降低雨水管水位……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抢险”现场指挥顺畅、紧张有序,经过连续抢险作业,在各应急小组的紧密配合下,水位下降、积水退去,无人员伤亡,设施、设备完好,并逐步完成灾后复产工作,演练顺利结束。

    “要加快构建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市建设公用事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联动,主动适应和把握排水防涝的新特点、新规律,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确保我市安全度汛。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