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版:01

金凤飞腾杏林春暖
——记国家级名老中医、荆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严光俊教授

    金凤杰出人才风采⑩

    □记者匡奕君宗璇特约记者龚天佐通讯员汪振华张译文

    医教研一线工作30余年,临床中精益求精、不畏挑战;治学上一丝不苟、敢为人先;科研时守正创新、启古纳今。首届荆州市“金凤杰出人才奖”获得者之一,国家级名老中医、荆州中医医院副院长严光俊的追梦路上,洒满了辛勤汗水,也收获着累累硕果。

    如果说祖国医学是座巍峨高峰,他就是迎难而上的攀登者

    从事脾胃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严光俊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坚持中西医结合,在脾胃病、肿瘤和治未病等领域,积累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的专家门诊每次都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患者,临床中多次遇到疑难杂症,他总能拨云见日、柳暗花明。

    河南安阳的王大爷两年前患上了结肠癌,手术后,腹痛腹泻不止,每天跑20多趟厕所。患者四处求医却疗效甚微,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痛苦不堪。家人听说“荆州市中医医院有个严院长看胃肠病很厉害”,便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不远千里前来求诊。

    认真研判患者病情后,严光俊诊断其为脾虚湿盛之滞泻。通过辩证施治,他不走寻常“治肠”之路,而是从肝脾论治。

    采用严光俊自创的“治肠通痞六法”“调肝通痞七法”等中医特色疗法综合治疗两周后,王大爷腹泻症状明显缓解。两个月后,患者得到彻底治愈,恢复正常生活。

    “中医的优势在哪?在于有效!为何有效?在于经久实践!”然而,没有理论指导的临床是盲目的,严光俊坚信,要想在中医治疗脾胃病领域有所突破,必须在理论上有所创新。

    从古典医籍里汲取营养,在现代科技中寻求灵感,“三论五法”脾胃通痞学说,就是严光俊在继承中发扬新的中医诊疗思维,从实践中总结的创新理论。该学说以其独特的疗效,赢得业界同行和广大患者的好评。

    严光俊又先后提出治胃通痞十三法、治肠通痞六法、调肝通痞七法,并和他的团队运用多个科研课题,不断验证理论的实际价值,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这也使得“三论五法”脾胃通痞学说不断深化、不断完善。

    将岐黄之术和现代医学融会贯通,规范治疗方案和医疗行为,突出中医临床疗效,他领衔的荆州中医脾胃病科成为国家重点专科,学科实力持续提升;作为医院首席膏方专家,他总结“膏方调治八要”,未病先防事半功倍;应用“治未病”理论,他指导脾胃病癌前病变防治,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创制中药结肠灌洗法,他为慢性结肠疾病的治疗独辟蹊径……严光俊以理论创新、融贯中西、躬行实践的步伐,在时代变迁中勇毅前行。

    如果说祖国医学是片广阔蓝海,他就是手持罗盘的摆渡人

    严光俊不仅是一位享有盛名的资深医学专家,也是一位出色的中医教育家。

    作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他身负将祖国传统医学发扬光大之重任;

    作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他同时还承担着长江大学和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带教工作,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近30名,其弟子桃李满天下;

    作为“湖北省严光俊劳模创新工作室”和“严光俊荆楚名医工作室”领衔人,他始终躬耕一线,为推动消化学科乃至全市中医事业发展不遗余力,带领荆州广大中医人加快中医强市的建设步伐。

    “从理论辅导到临床带教,从师承技艺到医德传承,老师培养了大批脾胃病科人才。作为博士生导师,他胸怀大爱、永远把患者放在首位的精神,时刻指引着我前进。”严光俊的“入室弟子”、荆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李洁说。

    “医学要经过反复筛选、分析、总结,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我们不仅要提高临床能力,更应该锻炼科研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教导自己的弟子,严光俊始终身体力行。

    近年来,严光俊主持并参与多项科研课题:作为荆州分中心负责人,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重大国家级研究项目;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湖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荆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影响因子达39.112,出版专业书籍5本。他多次参与国家中医行业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专家共识、疾病指南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对国内脾胃病学术界影响颇为深远。

    如果说祖国医学凝炼了“为医”智慧,他便在其中领悟了“为人”境界

    时针指向中午12点,专家诊室外仍有不少患者在候诊。有人焦急地询问导诊护士:“严院长要下班了不?”长者的声音从诊室内传出:“放心,看完所有挂了号和加号的患者我才会下班。”(下转第3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