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版:文学副刊

家乡的池塘

    □敖是东

    我的老家在监利市福田寺镇后敖关,家门前后各有一方池塘,分别名之曰明塘和月池。随着时事变迁,池塘几近干枯,往日美景不再,感触良多,遂撰下此文(将明塘和月池合名为明月塘),忠实记录昔日池塘之辉煌胜景,以念之。

    梦里常回家乡,回到家乡的池塘。我的家乡在洪湖西岸,是一个有六十多户人家,三百多人口的大村子。村前有一口大池塘,谓之明月塘,占地约二十亩,形状为一略欠丰盈之圆月,又如一只大的丹凤眼镶嵌在静静的沃野上。

    家乡的池塘是一幅纯情的水墨风景画。一年四季都有赏心悦目的美景,令人陶然而乐,心旷神怡。

    四季美景尤以春夏为盛。那时,塘梗上的桃树、柳树、杨树,纷繁交错。一排排,一丛丛倒影飘在塘中,太阳悄悄掩映其间,轻轻地蠕动着,像羞涩的处子,很是醉人。蝴蝶相逐树间,如一朵朵五彩的花蕊上下漫卷。树荫下则歇着刚刚上岸的白鸭、幼鹅,交颈亲昵,喃喃有词,那种亲热劲羡杀多少凡夫俗子,只是人们听不懂它们的话语罢了。还有塘边的各种水草,开着淡淡的花,塘埂上丛生着浅浅的绿苔,禁不住使人想起“轻花蝶影飘前路,嫩柳苔阴绿半池”的诗句。

    塘水是异常的清澈。立在岸边,能看清水底的细小的生物,还有刚刚长出的水草,冒出地底不足三寸,像一条条绿色的细带子,借着阳光的照射,闪着一波一波的碎光。池塘中间亭亭玉立的是芙蓉仙子,看到一团团、一簇簇粉红的荷花在青青的荷叶间舒卷开合,潇洒自如,顿时使人有超然物我,飘飘欲仙之感。

    偶逢细雨轻雾,那池塘又进入了“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溪烟”的意境。水面回风,雾聚落英,池塘边悄无一人,林莺无啼,只有青草涯涯,独听蛙鼓,水鸟时聚时飞,好一幅家乡池塘的立体画卷。无须题款,那韵味,那画外之形,之声,之趣早已入了我们的脑海去了。

    家乡的池塘还是一首耐读的风情诗。她曾让许多的梦明朗清晰,让理想之舟插上一叶叶白帆,让实实在在的日子欢快无比。

    早晨的池塘是少年们的天堂。放牛郎清脆的读书声和啃着青草露珠的老牛“哞哞”的欢叫声交织成一幅晨光牧趣图;打猪草的少年提着绞篙,绞起一堆堆鲜嫩的灯笼草、鳜鱼草和鸭舌头,望着越堆越高的猪草,孩子的脸上闪着甜甜的笑,稚嫩的希望中,新书包、新钢笔、零用钱纷然而至。

    还有早起浣衣的年轻嫂子们,时而悄悄说着私房话,脸上的红云让偷听的青蛙、鱼雀不知所措;时而大声嬉笑,一不小心,滑到塘里,溅起的水花,乱了好多好多的梦。

    到了中午,池塘更是孩子们的家。看那爬上树摘桃子的,踩断了树枝,人和桃子一起掉到水里。一个猛子后,顽皮的小平头和光屁股露出水面,一边咬着桃子,一边踩着水,招呼着岸上的小伙伴。手拿鱼叉的,头顶一叶荷,蹲在塘边,极有耐心地等待着晒花黑鱼泡头,看准了,随着“嘭”的一声,叉着了一条三四斤重的大黑鱼。还有偷扯荷梗、踩藕的,熬不住甜津津的馋,虽然免不了回家之后大人的一顿训斥,但眼前的口福还是显得更重要。

    傍晚的池塘,则是年轻男人们消除疲劳的好场所。刚割完谷的,放下手中的镰子;栽完秧的,丢掉肩上的扁担和秧架,等不得脱衣就刷刷地扎进清凉的水中,好半天才探出头来,让岸上的女人们操了一回闲心。

    而晚上的池塘,又是另一番景致。水鸟们衔着晚霞归巢了,鸟窝里不安份的儿女们欢快的啁啾揉进荷风的缠绵。月出中天之后,孩子们听完了故事,玩完了游戏,有的在月光下打铺入梦了,有的却悄悄地爬下床来,跑到塘边,看月光下池塘里的鱼儿、蛙儿、萤火虫无拘无束地做着游戏,他们的心也跟着进入角色,贪玩起来。

    如果碰到打雷下雨,池塘涨满了水,跑塘的鱼便纷纷跃过塘埂,飞到隔壁不足一尺深水的稻田里,那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到了。不管男女老少,一个个都跑到田里去捉鱼,家里的赶罾子、麻罩、鱼篓一齐上阵。有追鱼跌倒在稻田里的,有鱼把人撞翻的,有几个人堆罗汉般压住一条鱼的,笑骂声,惋惜声此起彼复。回到家,户户吃鱼,或蒸或煮或煎,你添我的饭,我喝你的酒。三两老白干下肚了,男人们的歌儿、调儿便从喉咙里冲了出来。

    家乡的池塘更是乡亲们的衣食父母。除满塘的清水供人畜饮用、稻田灌溉外,一年四季,池塘都在默默地奉献着。

    塘底有近二尺深的油花花的黑泥,富于多种矿物质,这是秧脚田必需的上等有机肥料,肥效好,且又能疏松土壤,防止板结。因此,每到春天,村里的挖泥船都要忙上十天半月,用长长的挖泥瓢将黑泥挖取,然后施到各自的秧脚田里。

    夏天的嫩荷叶是乡亲们蒸包子的最好底料。摘一朵嫩荷叶洗净,将调好的灰面放在上面,蒸出来的包子又香又甜,诚为美食。另外,又长又粗的藕梢,刚刚出水的藕章、嫩荷梗,或生吃,或炒着吃,也是别有风味。

    刚入秋,莲蓬、菱角就成熟了,默默地含着笑,等待被采摘的喜悦,随着一阵阵甜甜的水风,飞上了乡亲们的眉梢。那时节,一只只大木盆,在池塘里划动,在荷阵里穿梭,击水声伴着采莲歌,在红绿相间的氛围里,形成了一幅动静叠加的大速写。

    冬天是池塘最快乐的日子。每年的大年除夕前几天,乡亲们都行动起来,抽水干塘,准备过年的鱼、藕。一般年份,每户能分到三十多斤鱼,一百多斤藕。有了这些,乡亲们过年的底气足了,年也就过得无忧无虑,热热闹闹。

    每当提到关于池塘的话题,村上的长者不无感触地说,碰上灾荒年景,粮食歉收,除政府救济外,养活全村大人孩子的,就全靠这口池塘哪!

    每当听到这些深情的话语,我的眼睛总是潮润润的。

    我深深地爱着家乡的池塘。是的,无论我走到哪里,身在何方,我牵挂的总是家乡的池塘。我的童年是由她的渔歌子漂大的,我的青少年,也是在她的候鸟的飞影中踏着水的节拍走向人生的高处。虽然她是那么的平凡,但她是许多人的生命之舟,载着我们渡过了那么多的贫穷和苦难,繁衍了家乡人民的勤劳朴实的品质,养育了如许的热望和坚贞。吮着她的乳汁长大的我,再走也走不出那只丹凤眼的临照,再飞也飞不过那一轮盈月的高度。

    今夜梦中,谁家的小儿又在吟诵着宋人陈简斋的《春日》诗: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