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06

名家有约
追逐梦想
—马华诗集《春醉大地》序

    □曾纪鑫

    有的序可以不写,而有的序则无法推辞,比如马华的这篇序就是。

    与他认识,我清楚地记得,是2017年10月14日。那天上午,我应邀在公安县文联举办讲座《多维视野下的地方文艺创作》,他是听众之一。我们合影留念,并加了微信,开始了联系。

    不久,他发来几首诗歌。对待作者来稿,我一般不是欣赏,而是以编辑的职业眼光予以审视、挑剔、筛选。阅后感觉一般,于是,我让他多发一些过来,从中选了7首,以《马华旧体诗选》为题,刊登在《厦门文艺》2018年第1期。其中的一首《咏君山》颇见功力:“湘江汹涌洞庭波,银汉星湖一碧螺。万代绿洲伊甸岛,千帆竞浪尽放歌。苍松翠竹欲滴泪,俊秀青山故事多。柳毅井中龙女讯,湘君微信戏嫦娥。”

    慢慢地,对马华的了解就多了起来——渠道多种,有的是亲身交往,有的是通过微信,有的则是他人叙说。

    他当过6年兵,上过老山前线,亲眼看到战友在自己身边倒下,历经血与火的战争洗礼。可是,他却爱上了诗歌。军人、战场、战争,与诗意、温情、浪漫看似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对个体生命来说,实则可以互补。就其内里而言,二者也有着一条“通道”相连:战争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和平与安宁,为了广大民众能过上诗一般浪漫美好的日子。

    一旦恋上诗歌,马华就爱得十分投入而痴迷,几十年如一日,除了上班,其余时间便与诗打“交道”,将他人玩麻将、打花牌、“斗地主”的时间与精力,转换成读诗、研诗、写诗之乐。面对周围不甚理解的嘲笑,以及用眼过度导致的眼疾,他仍“执迷不悟”,坚持不辍,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着实令人感佩不已!

    在一些公开活动场合,马华诗兴勃发,往往即兴创作,声情并茂地朗诵,全然不在乎他人的目光与异议,大有李白“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疏狂自放。

    只要有机会,他会参加全国诗歌征文大赛及相关活动。2018年10月,他与诗友自费前往福建上杭参加诗歌活动,打电话给我,说返回时前来厦门拜访。我已作好了接待准备,但因母亲病逝回乡奔丧而取消。

    据说他还经常组织并赞助县里的一些诗歌活动,这种经济、精力双投入,是需要一定情怀的。

    与马华第二次见面,是2019年清明节在我母校郑公中学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他为大家带来了编辑的诗刊。轮到他发言时,颇富激情,言辞中肯,讲得十分到位,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他私下告诉我,一本诗集正待出版,希望我能写序。对家乡的作者,我总是予以欣赏、鼓励的态度,这,也算是乡情的一种表现吧。后来还得知,他是我高中同学马列云的弟弟,因此,无论再忙,也得应承下来啊!

    一个多月后,我便收到了他快件寄来的已由出版社排版打印的一沓诗稿,诗集名为《春醉大地》。一个“醉”字,可谓道尽诗人气质,比“春回大地”“春临大地”“春降大地”“春满大地”等,显然更具匠心与灵气。

    马华自1979年开始写诗,先写新诗,后习旧体诗,已创作了600多首诗歌。他习旧体诗是近3年的事,而写下的旧体诗作多达200多首,其勤奋执着,由此可见一斑。

    《春醉大地》是他的诗歌选集,分为五辑:《春醉大地》《春天遐想》《放飞梦想》《春潮涌荆江》《春天送你一束花》。这些诗作,写人咏物,叙事抒怀,取材广泛,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万花筒般的大千世界,显得丰富多彩、美不胜收。

    千百年来,诗人歌颂春天、大地,吟咏爱情、友情等,几乎所有题材都在诗人笔下呈现而少有“死角”。这就为后来的诗人立下了难以企及的标杆,那些前人、他人写过的题材、创立的高峰,当如何标新乃至超越?弄不好,就会人云亦云、千人一面。所谓创作,主要在于出新,如若重复他人话语,有何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可见题材的开掘与角度的选取,独特的体验与深刻的感悟尤为关键。在此,怎么写,比写什么更加重要,这也是考验、鉴别诗人才华的一块试金石。

    一位本真的诗人,当他面对置身的复杂世界时,总是葆有一颗童心,以一副天真、质朴的眼光打量一切,不时发出声声惊讶与感叹。如果精于世故,圆滑处事,是断然写不出纯粹的诗歌来的。写诗需要激情,马华的诗歌,也许质量参差不齐,但都富有激情。这种激情源自内心,没有半点矫情与造作。就某种程度而言,马华身上,实则保持着一股率性与童真,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当然,作为处世交往或许值得商榷,但用以写诗作赋,却可圈可点值得赞赏。

    诗集《春醉大地》,我最欣赏的是第二辑《春天遐想》,这些抒写乡土、乡情、亲情、友情的诗歌,是他作品中的“七彩华章”。

    请看《黄昏》:“迈向你/原是为了宁静/太阳孤独地滑过山脊/你却因此美丽//你瞬间即逝/晚霞燃烧的时刻/融化了我刚强的一面/让我低沉的歌不断//白天我一身疲倦/从拥挤的人群中出来/吞下餐桌以外/全部酸甜苦辣/黄昏,是否已到达墓地/我孤独的影子/躺在荒凉的山坡/想枕着你的朦胧入睡//我曾为什么/一再错过了你/当我从白天的悬崖摔下/你是我绝望的青草。”

    马华笔下的黄昏,显然充满个性,是属于他自己独有的无法复制的“黄昏”。诗句所呈现的丰富画面及斑斓意象,可以窥见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再看一首《听雨》:“骤急舒缓的风/扑打着窗棂/如同忽高忽低/哀婉的笔/雨声平平仄仄/敲打着梧叶/便敲出了/唐诗宋词的意境/独自坐在夜里听雨/心里便生长/同一个姓名/很想化作一把雨伞/不让雨淋湿那甜甜的梦/也知道季节/在雨声里成熟/也知道花蕾/在雨声中诞生/仍担心雨后的日子/能否滋润出/淡蓝色花一样的日子。”

    有关“雨”及“听雨”的诗歌可谓车载斗量,而马华的“听雨”仍与众不同。诗人独坐听雨,不仅没有孤独,反而浮想联翩,所想之事物,皆指向未来与梦想。诗作颇具弹性与张力,给读者留下了想象与思索、欣赏与回味的空间。

    马华对诗歌的执着,可视为他对未来美好梦想的追求。梦想既可放飞,也可追逐,对梦想的态度之别,也是不同人生观的体现。梦想放飞之后,便有点遥不可及的味道了;而,总觉得它就在眼前,伸手可触,于是,在对梦想的不断追求与迫近中,追逐之人,也在不知不觉中升华了。这,也是我以《追逐梦想》为题的用意之所在。

    《春天遐想》中的其他篇章,如《寄雪》《凝望》《相思》《恬静》《麦浪》《稻谷》《春天》《棉花》《失败》《晨读》《《故乡》诗歌》《萤火虫》《故乡的路》《快乐垂钓》等,都堪称佳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华笔下的乡村女性,如《割谷女》《浣衣女》《水乡少女》,那“美丽的身影”,“水灵灵”的目光,“洁白无暇的玉体”,散发着一股“青春的气息”与“丰收的梦想”,是大地春色、碧绿田野中最令人陶醉的风景。

    马华不仅醉心于诗歌创作,对诗歌理论也进行过一番探讨,对《将进酒》《春江花月夜》《孔雀东南飞》《桃花源记并诗》等古典名诗也作过富有见地的赏析,撰有《浅议诗歌抒情》《浅谈诗词的意象》《浅谈新田园诗词创作》等研究性文章。《春醉大地》是马华正式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希望他以此作为新的起点与开端,虚心学习,兼收并蓄,用心揣摩,不断钻研,在诗歌的意象性、丰富性、深刻性等方面多下功夫,写出不负时代的上乘佳作。

    (曾纪鑫,湖北公安县人,国家一级作家,《厦门文艺》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公安三袁研究院顾问。出版专著30多部,多次获国家、省市级奖励,进入全国热书排行榜。作品被报刊、图书广为选载、连载并入选《大学语文》教材,全国媒体广泛关注、评论,汇编为《被照亮的历史·曾纪鑫历史文化散文研究》《万年写入胸怀间·曾纪鑫作品研究》等五部文集出版。)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