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版:特别报道

倾力打造精神高地切实提升发展本领

    □石首市委党校付利容刘晨

    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石首市委党校始终将党校姓党根本原则贯穿始终,在石首市2022年乡科级干部春季主体班上,通过着力构建“三大体系”,不断提升党校办学质量和水平,为全力推进“三城三化三翻番”,全面建设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市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坚持党校姓党,打造特色课程体系

    围绕理论教育、党性教育,按照“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能力提升”模式,从授课人、组织形式、教学方式等多方面打造品牌课堂,创新课程体系。

    一是领导带头授课分享。结合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在开班前向市委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局发送授课邀请函,由市委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走进党校课堂为党员干部授课,提升党员干部执行力。先后邀请市主要领导和各科局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水平的党员干部来党校授课,讲授一线生动实践,鼓励党员干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

    二是构建全新交流平台。每日上午利用课前半小时开办“学员微论坛”,引导学员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选取分享主题,综合运用精美的课件、鲜活的案例和通俗语言,通过小切口深分析实现讲深讲透微课题;有效调动了学员积极性,增强了学员理论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淬炼学员的创新思维、改革胆识、为民情怀,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

    三是丰富课堂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讲授式、研讨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将互动式等教学方式融入理论教育,将体验式等教学方式融入党性教育,将案例式教学融入能力提升板块,以石首市特色案例切实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具体实践学习入脑入心。

    (二)突出开放办学,打造现场教学体系

    深入挖掘当地优势特色资源,围绕当前石首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发三条现场教学路线,实现“行走中学”,打造现场教学体系。

    一是以红色文化涵养初心使命。突出党性教育这个重心,充分利用杨溥廉政文化展厅、桃花山红军学校、石首市博物馆等社会资源,组织学员开展党性锻炼,增强文化自信,在缅怀英烈中回忆入党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在学习历史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激发奋进力量,做到在对党忠诚中坚守信仰,在敬业奉献中诠释信仰,在攻坚克难中彰显信仰。

    二是调查研究服务决策咨询。以“锚定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组织学员先后前往市民之家和经济开发区重点企业进行参观并召开座谈会,分别与涉及优化营商环境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就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举措、存在问题、解决方法进行交流,深入企业了解石首市在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短板和问题,让学员全面掌握石首市营商环境整体情况,并撰写调研咨询报告,为进一步优化石首市营商环境建言献策。

    三是以考察观摩推广先进经验。以“建设富美乡村,实施乡村振兴”为主题,组织学员前往高陵镇、团山寺镇、大垸镇、新厂镇,听取各镇美丽乡村的经验介绍,实地参观高陵岗社区廉政文化馆、过脉岭村古荡湖田园综合体、大公湖村火龙果基地、绣林玉液公司等乡村振兴点,详细了解乡村廉政文化建设、特色乡村生态旅游及石首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等情况,让党员干部在行走中学习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

    (三)强化资源统筹,构建教学质保体系

    充分调动各方优势资源,通过选优配强师资队伍、深入开展“两带来”活动、优化教学考核管理等多措并举构建教学质保体系。

    一是选优配强师资队伍。坚持“引进专家学者+培育本地教师”相结合,邀请省市专家教授授课,打开党员干部新视野,同时,面向全市各单位筛选优秀业务骨干人才,组建兼职教师队伍,涵盖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多个领域的授课专题;加强党校教师培养力度,教研室规范化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组建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试讲活动,推动党校教师提升政治素质、丰富实践经验。

    二是持续深化学习互动。为进一步提高党校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教学相长,组织主体班学员开展“两带来”活动,即学员从所在单位带来最希望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及本单位成功处理或参与的事件或案例。党校通过组织深入学习、交流研讨、专家答疑、现场调研等多种形式,坚持问题导向、开门纳谏,从理论结合实际的角度进行了详细、客观的解答,引导学员学习先进的工作理论和方式方法,达到互相促进的学习效果,实现了学用结合的教学目的。

    三是优化教学考核管理。制定和实施主体班学员考核细则,从严管理学员考勤等,对理论和知识掌握度、党性修养情况、理论联系实际情况、作风养成和日常表现情况进行量化评分,作为结业评优依据,并把教育培训情况反馈学员所在单位;制定教学评价问卷,培训课程结束后,由学员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培训课程进行线上打分评价,有效推动党校课程进一步贴合党员干部实际。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