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记者沈微通讯员罗倩 理想的教育生态,就是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快乐教学、管理者快乐管理。自今年3月以来,松滋市教育系统借力“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东风,加快了向这一目标行进的步伐,更催生了一个又一个可圈可点的创新思维案例。 铸师魂:让每位教师都闪闪发光 4月16日上午,松滋市全市师德典型宣讲暨优秀团队能力素养展示活动在松滋一中举行。活动面向松滋全市直播,4500余名教师以视频会议形式参会。 松滋一中教师彭宗翠,三十五载为学生点亮心灯,被学生亲昵称为“彭妈妈”;卸甲坪乡镇泰民族学校教师赵小元,为山乡贫困学生铺就成才路;南海中学教师黄修继,视“教学大如天”,坚持“试卷不过夜”;松滋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谢谭,用一生践行“爱你特别永不放弃”誓言……一位位孜孜不倦、宵衣旰食,用行动照亮学子前行道路的优秀教师走上演讲台,向大家讲述他们的教育初心。 “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是松滋市教育系统常年硬抓、狠抓的重点工作。”松滋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启平介绍,基于松滋市委、市政府对松滋教育的前瞻性顶层设计框架和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松滋教育人向着“教育高成果、质量高位次、学校高水平、教师高追求、学生高素养”的“五高”目标持续发力。近年来,松滋市全面启动了教师队伍提质计划,实施师德、师能、服务三大提升工程。各地各校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今年,结合“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松滋市启动了中小学“立师德,正师风,提师能,铸师魂”系列活动,全面聚焦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水平。 一时间,松滋各地各校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如火如荼展开。 ——市机关幼儿园开设“红心讲堂”,由榜样教师、班子成员分别授课,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使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对外发布“双优化·榜样的力量”公众号新闻,选树正面典型;每周一开展师德故事宣讲活动,传播教育正能量。 ——市高成初级中学“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暨师德师风故事大宣讲活动自4月10日启动,学生通过网络投票,每班推荐1名“我最喜爱的教师”候选人,每周组织3名候选人分享自己的师德故事,并通过学校公众号及时推送“高成师表”,社会反响热烈。 ——杨林市镇初级中学推行“最美杨中人”评选活动,张彭俊、肖迪、张林等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让“杨中精神”逐步深入人心。 ——涴市镇以学校为主体,以集中学习会为平台,分周开展宣讲活动。中心学校包校干部现场指导,聆听参与,并评选出10篇优秀故事,设奖定等,在教育工作群中推送。 ——划子嘴小学教育集团举办“桨声回响——我的教育故事”分享会,通过集团内优秀教师教育故事的宣讲,搭建起集团内青年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平台。 …… 正能量引领,教师比以前更有干劲。据介绍,除师德师风宣讲活动外,松滋市教育系统把“减负增效,育时代新人”主题活动也作为系列活动之一,聚焦厚植思政底色、牢筑师德底线、厚积育人底蕴目标,在各类教师、干部、高端人才培训项目中设置师德培养模块。另还通过开展“大阅读、大社团、大家访”活动,提高教师相应工作水平;开展年度主题教育活动督查和评比表彰活动等,为松滋市教育系统“双优化”百日攻坚行动提供强大助力。 促“双减”:让每名孩子都快乐成长 教师泪洒讲台,不是因为学生不爱学习或调皮捣蛋,而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被打破,新的“生本课堂”模式不断向他们提出挑战。 在松滋市实验小学,为提高课堂质效打造的“磨课”就在不断激发教师潜能。学校副校长邓小军介绍,该校“一课三磨”中,一堂课“磨”4到5次很常见,最高纪录为9次,部分教师在一次次“磨课”中泪流满面,却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课堂提质增效,提升教师素养和促进教师成长是核心。为扎实推进课堂改革,打造“理想课堂”,实验小学采取“1+N”教研团队研究机制,即每学段、学科由1名骨干领衔,1至2名青年教师共同参与。校长、行政干部推门听课,聚力“一课三磨”,从教师“五个视角”和学生“六个维度”观课和评课。新机制实施以来,校长黄华斌已写满了厚厚两册观课评课本。 “双减”政策正式颁布后,松滋市教育局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明确了在校本教研、宣传引导课堂提效、让学习回归校园、让学生学好学足上做好“加法”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松滋市生本课堂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生本教育”,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引导各地各校争当生本课堂改革的示范校并形成学科范式。 而在课后托管方面,松滋市教育局则要求各学校不仅要“托”起来,还要“管”得好。 在松滋市高成初级中学,开设了京剧、器乐、书法、球类等20多门特色校本活动课程,教师中有学校就地取“才”的文体特长爱好者,也有全国戏剧非遗传承人、著名京剧艺术表演家杨至芳。丰富多彩的托管课程,学生们热情高涨,教师们也一个个成为文武双全的“多面手”。 松滋市斯家场镇文家河小学则借助校友力量提质减负,开设了乒乓球、足球、排球、钢琴、竖笛、小提琴等兴趣班,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在“动”起来中培养特长。 在八宝小学,该校则根据师资现状及学生需求组建了舞蹈、二胡、古筝、书法等17个社团,还针对性拓展了趣味数学、阅读分享、少儿编程、科技生命等托管课程,教师间的“传帮带”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做优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措施,更是发展学生特长的重要平台。据介绍,松滋市在具体实施“5+2”基础上,既有全市的规范,也要求各校根据学校场地条件、师资条件、教师特长、学校传统四个基础做到“一校一案”,让丰富的课程直面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搭建起个性发展和特长培训的平台。 10套厨灶依次排开,9大小组分工合作,择、洗、切,煎、炸、焖,人人上场,个个操刀。5月7日下午,在松滋市划子嘴初级中学,记者亲眼目睹了该校八(1)班孩子们的娴熟厨艺。 “这是一堂有味道的生活技能大磨炼。三年后毕业时,人人都会做至少30道家乡菜。”划子嘴初级中学校长李春涛自豪地说,除烹饪外,学校还添设了百果园、百花园的栽种与管理等劳动课,在李春涛看来,让“学生动起来,学校就有了灵气”,而他就是要办一所灵气飞扬的学校。 “这样别出心裁的劳动课,像一股清流,正逐渐向全市各校渗透。”松滋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禹之松说,在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特点基础上,教育局将培养学生生活能力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传统课堂上做“减法”,在生活能力培养上做“加法”,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收获知识技能,既减轻了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的生活能力,成为“双减”政策的有益补充和拓展。 优保障:让每个角落都是温馨港湾 “家对面就是优质幼儿园,从出门到把孩子送进园,只需要10分钟,学费也不高,可真给我们家长减轻负担了……”文天明的孩子就读于松滋市划子嘴幼儿园,在接孩子放学时,他不住向记者表达幸福心声。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我们就是要让孩子在家门口‘好上学’‘上好学’。”松滋市副市长谢春雨表示,当前该市“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扩充”项目如火如荼推进,松滋作为荆州市域内学前教育全省唯一示范县市,在此次项目推进中也呈现出加速度。目前,松滋市5所目标建设园已全部开园,其中,新建1所、改扩建4所,共扩充了855个学位,大幅缓解了“入园难”问题。 此外,为解决将来划子嘴新社区居民子女上学问题,配套建设了划子嘴幼儿园、划子嘴小学、划子嘴初级中学。2021年,近2000户居民迁入了此社区,同年,新建幼儿园、小学、初中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受到周边群众一致好评。 “家长的满意指数,就是工作的成效指数。”松滋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主任教育督学周严华介绍,自荆州推进教育系统“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以来,该市紧盯群众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抓整改,除大力扩充学位外,还全力做优服务保障,通过开展“家长进三堂(课堂、讲堂、食堂)”活动,邀请4416名家长、742名师德师风监督员走进全市100余所各级各类学校,看变化、共进步。 4月27日,高成初级中学七(7)班李书宇的家长,出现在该校期中考试的现场。“老师与家长,同堂监考。”他说,第一次当监考员,一堂考试两个小时,既感受到学校良好的学风考风,更感受到老师的辛苦。 “家长进课堂,也是家长的需求。”南海中学校长赵俊介绍,该校仅九年级就有200多名留守学生,多为爷爷奶奶照看。此前该校发放“双优化”问卷调查表,超过80%的家长表达了对周末缺乏有效监护的担忧。“必须是留守学生,必须是家长与学生双方都自愿申请,必须落实安全责任。”近30名家长走进课堂,成为周末自习监管员。 颇受关注的食堂,也向家长们打开了大门。“本周我们加了扬州炒饭、水晶娃娃菜、糖醋排骨、鱼香肉丝4道新菜品。”机关幼儿园后勤负责人介绍,现在,该园已有近60道各式菜品。 家长进食堂,“看环境,看流程,看台账,尝味道。”三看一尝,家长放心。4月25日,昌荣小学255名家长走进食堂,人人都说好。校长付良生说,家长们还自发拍摄了近100个抖音作品。 坚守人民立场,回应群众关切。在松滋,学校越来越开放,家长、学生越来越开心,校园每个角落都是温馨港湾。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教育新生态会在松滋结出累累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