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特别报道

第005版:特别报道

荆州市四机学校:
初心导航学习聚能“双优”提质

    世界读书日,师生共同诵读赞美我国航空航天精神的现代诗《航天梦园唯爱星海》。

    党员干部、青年教师在荆州区蔡桥革命烈士纪念园前上党课。

    “‘字’从遇见你,一起向未来”作业展。

    师生参观中国石化机械四机公司。

    学生在“科普宣传进校园”活动中操作科技展品。

    □王希恩李世炎

    今年2月16日起,一场教育系统“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在荆州市全面展开。在荆州市四机学校,“双优化”与“双减”互融,“双优化”成为一项坚定信念、思想充电、精神补钙、升华境界、优化作风的大工程。

    党建引领

    1创立师生共学新模式

    4月29日,“赓续红色血脉,抒写‘双优’华章”宣讲会暨“五四”表彰大会在荆州区蔡桥革命烈士纪念园举行。荆州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荆州市关工委“五老”宣讲团团长郭景云,应邀为荆州市四机学校党员干部和青年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讲台上,郭景云声情并茂、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蔡桥革命烈士的感人故事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翻天覆地变化,勉励大家用英雄精神照亮逐梦征程,心怀赤忱之志,把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在“教书育人”上,讲好中国故事,当好红色接班人。在场人员对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肃然起敬,纷纷表示将不忘初心,用行动诠释教书育人的使命。

    荆州市四机学校校长邹先锋介绍,为坚定师生对祖国的热爱、对集体的维护、对梦想的追求,校内设立了荆州市关工委“五老”宣讲团宣讲点,学校定期邀请郭老先生为师生讲述革命故事、授思政课。四机学校把“传承红色基因,让红领巾更加鲜艳”“十好规范”作为传统德育项目,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常态化开展红色经典诵读、重走红色之旅、举办主题研学、上好党团队课等多彩多样的“红色”活动,培育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四机学校在德育工作中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创新,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利用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开展多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4月21日,该校千名师生齐聚操场,开展“世界读书日,同诵一首诗”活动,师生共同诵读赞美我国航空航天精神的现代诗《航天梦园唯爱星海》,配乐、伴舞、吟诵热情澎湃,礼赞伟大新时代。

    一名党员一面旗,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带头作用。“双减”后,该校由党员教师带头的中小学各部各学科教研组积极探索生动教学、参赛、磨课等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今年春季学期起,该校长期开展“‘字’从遇见你,一起向未来”作业展活动,展示学生作业,对全校教师的作业设计和批改质量进行监督。此前,由教研组牵头,教师团队全员对作业设计进行了优化,创新“趣味作业”“弹性作业”“劳动作业”,实现了作业减量增质目标。

    “本学期起,四机学校通过举行报告会等形式讲述感人教育故事,让本校教师的真实事例形成模范影响力,使优秀师德师风在校园内传递。”邹先锋说。

    榜样立标

    2高尚师德师风永传递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青年教师蔡蓉是荆州市四机学校七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教学工作结束后,她常利用休息时间阅读教育类书籍,受“双优化”大氛围感染,她又参加了网络平台读书会,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服务学生和开展家校沟通工作。

    为使“双优化”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3月19日,四机学校举行“我的师德实践故事”报告会,全校教师聆听了该校4名先进师德教师的教育事迹。

    该校语文教师任冬梅,是湖北省“王佑军名师工作室”成员,曾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字资源项目”录播员。她讲述了自己为教好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实践和总结教学方法经验、课外反复研习教学模式的教育故事。从生疏到熟练、从模仿到创新、从新教师到教学骨干,春夏秋冬,日就月将,她在对教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荣获荆州市公开课教学比武一等奖、湖北省教学案例论文一等奖。

    二年级四班班主任徐明环,讲述了自己左腿踝关节韧带断裂、踝骨骨折后,却强忍伤痛拄拐上讲台,从没耽误一节课的教育故事。她说:“我虽不能正常行走,但我还能组织教学。我是一名党员,我无法离开自己深爱的孩子们……”

    九年级一班班主任王琦,执着“数学可亲,育人无痕”。在讲述中,她将自己独创的数学教育方法传递给在座教师。为让学生喜欢数学并建立对学习的信心,课堂上,她偶尔会在学生面前“露怯”,扮作自己不知道如何解答数学问题的模样,让学生主动思考解答数学问题。这种故意“露破绽”的教学方法,让自己成为学生找茬的“靶子”。学生在探究数学有“道”的同时,增强了自信,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

    攻坚猛将,保持“干”的激情。教师金艳以“以信仰之名,谱写使命担当”为题,与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用英语录制抗疫故事视频、丰富网课教学的故事,她通过震撼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到抗疫期间无数无名英雄为祖国点亮希望之灯,学生们被伟大的中国力量所激励,在课堂上立下报国之志。

    为促教师“青蓝”结对、共同成长,四机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发展中心,为老中青教师创立相互汲取经验的交流学习平台。为培养“守初心、有担当、讲廉洁、扬正气”的好教师,该校通过引导教师争当“学生心中的最美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爱岗敬业之星”“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科组长”等,夯实师德建设基础。

    精讲精练

    3教师“磨课”趣味育生

    “双减”后,学生的作业量骤然减少,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效率和作业设计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要让学生爱上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是前提。”四机学校小学数学教研组组长徐云坦言道。在徐云的课堂中,通过融入“神州十三”元素,学生领悟到学习计算圆柱体体积是在为将来投身祖国科研事业奠基;通过使用校园内水龙头开展滴水实验,学生们全员参与体积单位的可视化学习。徐云说:“数学是学科之母。将数学学好、悟透,未来进入中学学习理科知识才能有条不紊。”通过在教研活动中相互“切磋”、交换心得,开展富有创意的“自主创新研究式”“课例研讨诊断式”“课题研究带动式”教研活动,以及紧跟时事、贴近生活的生动教学方式,四机学校小学数学教研组为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学识基础。

    “备课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只有备得深、讲得透、析得准、练得精,才能把学生掌握的知识面从量变升华为质变。”数学教师杨志萍说。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公开课上,她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的实际操作中,形成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自主讨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再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异同,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畏难情绪。”这是四机学校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杨春玲在荆州区智慧课堂教学比武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后的感言。获奖后,她代表荆州区参加了荆州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为了在这场“教研比武”中获得好成绩,杨春玲收集了教师同仁们的建议,反复模拟演绎“无生课堂”。她设想多种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应对策略。终于,以其精巧的教学设计、精彩的活动设置、灵动的课堂展示和精湛的教学技艺,杨春玲获得荆州市第28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一等奖。

    如何让数学作业既有“数学味”又有“生活味”,既有趣味性又有实践性,教师刘青在组织学生学习“扇形统计图”后,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调查。有的学生选择对“你最喜欢哪个科目?”进行调查,有的学生选择对“美国感染新冠病毒死亡人数”进行调查……通过扇形统计图、百分比等方式呈现调查结果,学生切身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教师芦洋的课堂灵动,教学循循善诱。她采取“读、写、赛、研”的方式,用“慢速快门”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她认为,作业的本质是自我巩固提高的过程,作业要体现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不能追求“以练定水平、以练分等级”。她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知识获得、能力形成过程,设计出分列分层的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

    协同育人

    4构建立体化联动机制

    “双减”后,四机学校充分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融合,实现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家长下单,学校接单”的课后服务新模式在四机学校落地运行。该校建立个性化课程“超市”,成立3D打印、茶艺、体能等近20个课后服务社团供学生选择。

    如今,为使“双优化”与“双减”互融,该校举办以引导未成年人爱祖国、爱家乡为教育目标的“传承雷锋精神探秘能源装备”科技之旅活动。3月4日,四机学校百余名师生在中国石化机械四机公司,以看视频、听讲解、观图片、触实物的方式,“触摸”四机公司81年筚路蓝缕和风云变幻。石油工匠坚定“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理想信念,勇于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和艰难创业的拼搏精神扎根师生心田。

    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成长为拥有坚韧性格和美丽心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四机学校的教师队伍正用行动诠释着他们的责任与担当。

    教师刘青是四机学校六年级的一名班主任,在她的教育理念中,对待学生应以“爱”字为思想基石。但是,这“爱”却并非溺爱,而是由“严格的爱”与“暖心的爱”合二为一的师者对学生的爱。在她带过的班级中,曾经有一名学生丽丽(化名)不爱和老师交流,还表现出做作业爱拖延的问题,刘青感到十分担忧。她利用课后和节假日到丽丽家做家访,与其父母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坚持,丽丽转变了,现在她在学校能按时完成作业,也爱表达心中所想。近日的一次课堂上,刘青突感咽痛,察觉到老师不适的丽丽主动为老师送药,让刘青感动不已。

    五年级一班班主任胡星尤其关爱留守儿童。她说,由于缺乏父母的贴身引导,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课外阅读量不足和家庭作业辅导缺失的问题。在面对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时,她常使用更多的鼓励性话语来温暖孩子的心灵,并在班级中形成“结对帮扶学习”模式。“生辅生”让学习吃力的孩子能跟上学习进度,又让孩子们在互助过程中通过讲解的方式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近日,一名家长向班主任顾点点反映:孩子每天晚上到10点也写不完作业,是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孩子很聪明,成绩也很优秀,就是性子有点慢,喜欢磨蹭,有时上课10分钟了,他连课本都还没打开。‘双减’以来,每天作业的布置都是语数外老师集体研究再实施。”顾点点向家长耐心解释。家长听后,回想自己在家对孩子的教育,最终判断出原因为自己总会额外地再给孩子加作业,孩子发现即使写完了作业也没法休息,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拖拖拉拉的习惯,以至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

    教师潜心育人,打造精讲课堂,设计精练作业;党员干部坚持推门听课,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对学生的关怀和悉心教导,激励了家长积极投入到家校共育的队伍中来,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模块正在逐步形成。汇聚各方力量,荆州市四机学校的良好教育生态正在稳步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