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春秋时代,宋国的归属是个风向标,它依附谁,谁就是霸主。公元前595年,为了让宋国臣服于楚,庄王发兵伐宋。 当年9月,楚军包围了宋都,这是一场空前的恶战。宋国军民斗志旺盛,矢志坚守。楚国军队动用了最新攻城利器“楼车”,仍然久攻不下。这一拖,就到了第二年五月农忙季节,楚国军队必须回去种田。 这时候,楚国臣子申犀献上“筑室、返耕”计策。“筑室”,就是在前沿阵地上建房,告诉宋人,打不下来我就不走了,看谁能耗过谁。“返耕”,就是派一部分士兵回家种地,地还是要种,不然军粮从哪里来,老百姓也要吃饭啊!这条计策还真好使,宋国人一看,这是要长驻?!其时,经过大半年的坚守,宋国粮食都已吃完,树皮草根也挖得差不多了,城里的百姓都在“易子而食”,已经没有能力再守下去了。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宋国军民心理崩溃了。没办法,宋国臣子华元出面求和,表示愿意归顺楚国。楚庄王见目的已经达到,答应退兵,双方结盟。 伐宋之役打了9个多月,宋曾向晋国求救,但是晋国没敢轻举妄动,坐视宋国归顺楚国,说明晋国已经认可庄王的霸主地位。 楚庄王一生戎马倥偬,南征北战,“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称霸中原,威播四方,“天下大事尽在楚”。在争霸的同时,又能举贤赏劳,发展生产,整顿吏治,以法治国,国内安定,其文治武功卓著,不愧为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曹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