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解慧王希恩周家贵陈官伟 教育系统“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进行时·优化保障服务① 加强规范化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请做好登记,测体温、洗手后,穿制服、带帽、戴口罩进入食堂操作间。”近日,记者来到荆州市实验中学城中校区食堂,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按照规范化流程进入食堂操作间。 跨过挡鼠板,记者看到餐具清洗间的高温消毒柜正在运行,工作人员打开柜门,一阵热气扑面而来,一叠叠摆放整齐的餐盘光洁如新。继续朝里走,在食品操作间正中间,只见食品加工机械摆放整齐,刀具、案板分隔摆放在案板上。靠左边的置物架上,已做好的熟食按不同菜品分盘盛装。工作人员打开冰柜,未加工的食品按生熟、荤素分类隔离储存。在右边墙角处,清洗池内干净无积水。整个食堂给人一种干净整洁的感觉。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倪磊介绍,实验中学城中校区食堂可容纳1200人进餐。为保障食品安全,学校严格按照规范化管理程序,实现了“食品加工单行线”。食材每日清晨首先到达快检室,接货人员第一时间对食材进行农药残留等标准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库。食材入库后进入生食加工区,再进入熟食加工区,确保各区域间不存在交叉接触可能性。 随后,记者走访了荆州市楚都学校、太湖港小学、盟立红缨幼儿园,这些学习的食堂操作间同样干净整洁。在食品留样柜里,精致的留样盒按150至250克标准保留48小时内的食品小样,留样盒上的标识清晰可见。盟立红缨幼儿园的食堂操作间,还将成人调料区和幼儿调料区区分开来。 荆州区学校后勤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苏海林介绍,目前全区中小学和幼儿园食堂均已实行封闭管理,严格规范食品加工流程,食品从入库到入口的每个环节“环环留痕”签字,食品加工人员每日进行晨检,定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引进“互联网+”升级明厨亮灶 走进荆州市楚都学校食堂,大门旁的展示板分三餐公示着一周营养菜谱、食堂员工的姓名和工号、菜品采购单价。食堂大厅的电子屏幕上,只见工作人员有的举刀切菜,有的倒菜下锅,有的挥勺盛菜,一派忙碌的景象。整个操作过程分区域显示实时监控画面,一览无余。 除升级硬件设施打造“明厨亮灶”外,楚都学校在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膳食委员会,每周邀请委员会成员到校监督食堂工作,邀请学生代表参加食堂周小结会议,对食堂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荆州区城区中小学食堂大宗物资采购的供应商和运营机构均通过荆州区公共交易平台公开招标选定,所有工作人员均以购买劳务的方式聘请。食堂在银行注册专户,与学校账户分开进行财务管理,家长通过网上银行交纳餐费,学校每月对食堂专户进行盘存,未使用的餐费在学期末退还给家长。 “除在银行注册食堂专户外,‘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荆州区还启用了电子财务软件对中小学食堂进行账目管理,保证资金安全。”荆州区教育局党组成员成先平介绍,下一步,全区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程将进行信息技术升级,家长通过手机端即可实时查看学校食堂的监控录像,随时进行监督。 倾听学生需求优化用餐体验 “‘双优化’期间,通过一系列措施改进食堂工作,学生的用餐幸福指数得到了提升。”楚都学校副校长胡伟说道。 在家长反馈的意见中,胡伟留意到,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饭菜有不同的口味喜好。小学生口味偏清淡,初中生更爱“重口味”。而且,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对口味喜好也有细微差别。为此,在食物加工过程中,学校采用分锅制作、区别调味的方式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需求。在楚都学校,为保证2783名学生分时段用餐,学校食堂“大锅转小锅”,分批炒制菜品,保证学生取餐时吃到新鲜出炉的菜品。 在实验中学,为尽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校则采用了自助式选菜方式进餐,每日提供10种根据营养搭配设置的菜品供师生自由选择,在制作工艺上做到减油、低盐,确保师生吃得健康。太湖港小学近年来不断提升硬件配置,陆续引进切菜机、红外线消毒柜、中央水处理系统,现代化的炊具不仅提高了菜品加工效率,又保证了菜品质量。 在盟立红缨幼儿园,膳食委员会成员的一张张笑脸照片张贴在教学楼入口醒目处。为给幼儿们提供优质膳食,该园坚持“食材无存货”,食材每日新鲜入园,当日食用完毕,仓库中仅存有调味料和米面粮油。“餐品安全卫生,烹饪方法科学健康,菜品每周不重复,孩子在园内用餐,自己既放心又满意。”成文瑶小朋友的母亲近日参加该园的陪餐活动后,对幼儿园的做法竖起了大拇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