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荆州宣讲

基层乡镇招商引资对策研究

    □胡厚德曾李东杜义易凤佳

    荆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招商引资工作是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一号工程”,激活了乡镇招商引资澎湃动力,形成了全市干部群众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强大的气场。稳定现有市场主体基本盘,招引区域产业链潜在主体,逐步提升市场主体数量与质量是招商工作的核心要义。如何精准激活内部存量,提高外部增量?本文针对基层乡镇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提出有关荆州市乡镇招商引资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基层乡镇招商引资工作现状

    近期荆州市委、市政府出台《荆州市镇域经济重点工作考核办法(试行)》,根据目前各乡镇(街道)经济基础、区位、人口、资源等条件,将全市各县市区(功能区)所属的128个乡镇办场(管理区),分为57个第一类乡镇办场(管理区)、61个第二类乡镇办场(管理区)和10个第三类乡镇办场(管理区)。

    乡镇工业发展受限于区位条件、要素保障等因素。距县城近的乡镇工业基础优于其他乡镇,同时土地资源使用强度较大,建设用地紧缺现象明显。工业基础相对较弱的第二类乡镇,还普遍存在产业定位不清晰、发展规模偏小、缺乏统一规划等特点。拥有园区的乡镇在建设工业园区初期,为了加快建设进度,大力实施“满园工程”,但引进项目质量良莠不齐,很多企业管理不善、实力不强,处于停产关闭状态,存在着资源闲置浪费现象。

    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招商项目方面。符合本地资源要素的有效招商线索不足,区域内招商信息共享与交流较少,在谈规模以上项目库数量偏少。项目开发深度不一,乡镇大部分项目要素资源、政策服务保障等方面标准化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分析报告等投资商关注的内容操作性较低。

    招商人员方面。乡镇负责招商引资人员具有专业背景人员少,各招商队伍对商会招商、委托招商等全新招商方式的运用还明显不足。较难因“业”、因地制宜对接企业和本地资源特色。对招商引资的相关知识,如企业登记、现行法律法规等知识储备不够。

    营商环境方面。除“飞地招商”外,乡镇基础设施环境与标准园区建设差距较大,“五通一平”甚至“九通一平”的水平较低。征地拆迁面临较大困难,乡镇人民政府对水、电、路、气、通讯等各要素协调难度较大。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对策建议

    当前,全市乡镇招商引资基础薄弱,表现为存量不够,科技含量不高,工业积累较弱,自上而下统筹规划各类乡镇产业发展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市县级招商主管部门应科学谋划乡镇产业发展定位,科学匹配项目资源;各乡镇应当注重提升招商专业水平,灵活运用各类招商渠道,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扩大项目库容,整合市场主体资源。

    优化乡镇产业发展结构。一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打造差异化优势。结合乡镇发展现状、资源禀赋等,制定乡镇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乡镇产业定位。二是抓住以商招商优势。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产业链关联,推动产业区域集聚,打造“一镇一特色”“一园区一特色”。三是突出项目包装推介。包装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发展活力的项目,对本地的资源及潜在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宣传册、宣传视频等形式呈现推广。

    努力提升招商人员专业水平。一是强化招商业务培训。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懂市场”与“重法治”相结合,注重邀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招商人员进行案例教学。二是用好中介委托招商。借助专业招商机构,有效破解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精准把握企业投资策略和风险防范。三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有效记录项目投资方要素需求,引荐方、引进方要素保障等信息,将项目信息进行通报、推送,计入考核考评指标。

    创新优化招商工作机制。优化审批服务效能。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及时解决引进项目筹建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下放审批、核准、备案权限。发挥考核导向引领。建立科学合理的招商引资考核标准,从单纯注重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数和合同引资额等指标,向“差异化考核”转变。在新旧动能转换、科技创新、财政收入、投资强度、税收比率、产业聚集、区域带动、营商环境等方面提高权重,注重对投资环境的综合考评。

    灵活运用各类招商方法。搭建乡镇推介平台,承办招商会、行业峰会等,突出“一会一主题”,集中力量展示荆州市投资环境、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吸引企业龙头、产业链上下游,加大项目洽谈力度。盘活存量招商,各乡镇建立存量资产资源台账,建立紧密的府院联动机制,对僵尸企业加快改变执行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乡镇动态跟踪企业经营状况,对破产企业、低效产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重整等方式开展二次招商。

    切实优化营商服务环境。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组建“市—区—镇”三级联动工作小组,协调解决项目招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运用私募资本、PPP模式等融资形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加强银企互动为企业拓宽融资服务,着力解决资本难题。科学规划乡镇及园区布局,在产业配套上下功夫,为承接产业、吸引投资提供有力基础保障。

    (作者系荆州市委党校2022年春季第一期乡干班学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