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版:01

须鬓皓白守初心
——记荆州军分区派驻长江村工作队队员文家成

    □记者陈雪玲裴蜀华通讯员余林胜

    1700天,20余双军鞋,123户脱贫户,10万字扶贫日记……这组数字是荆州军分区派驻江陵县马家寨乡长江村工作队队员文家成将初心播撒沃野的真实写照。

    2017年10月,52岁的文家成根据组织安排到江陵县马家寨乡长江村开展驻村工作。4年零8个月,工作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文家成拖着2次患癌的身躯,甘愿做留守队员,扎根田野,被誉为“没有户籍的编外村民”。

    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他两鬓的白发越生越多,眼角的皱纹越长越深,和长江村的村民却越走越亲……

    5月中旬,记者来到长江村,探寻文家成把“乡村情”“为民心”写在大地上的人生故事。

    日行3万步他写下10万字扶贫日记

    “3月10日,大堤的彩虹公路通车了,村民们再也不用走得一身泥。”

    “4月30日,江陵县‘五四’青年节长跑活动在长江村举办,好不热闹。”

    ……

    翻开文家成的扶贫日记,这些点滴细节都被记录在内。这样的日记,文家成已写了5本。

    驻村4年多,他日行3万步,写下10多万字的扶贫日记,里面不仅记载了自己作为驻村干部在帮扶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也记录了长江村发生的“蝶变”。

    一床被子、一个枕头、一条床单,2017年10月,接到驻村扶贫任务的文家成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长江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扶贫之旅。

    驻村以前,文家成对于脱贫攻坚一无所知。但他深知,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唯有了解贫困户家中的情况,才能精准施策。

    刚到长江村第二天,文家成就和工作队一起走村入户摸底数、析原因、听想法,与困难群众一同理思路、定目标、商对策。

    长江村位于马家寨乡耀新民垸以东,南抵长江,北抵荆江大堤,西与青安村相邻,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123户448人,占常住人口的一半。以前,长江村产业一片空白,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船舶码头的租赁费用。(下转第2版)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