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版:文学副刊

又是一年粽香时

    □段双莲

    “端午时节好风光,又闻粽子飘清香。烈日炎炎到仲夏,长梦绵绵回家乡。”读罢这绝句,仿佛闻到了空中飘来的粽子香味。

    谷雨一过,菜场里就有不绝入耳的粽子叫卖声:粽子,粽子,刚出锅的热粽子。说实在的,一块钱一个的粽子不贵,有甜的,有咸的,种类多,可我还是最爱吃妈妈包的纯糯米粽子。父母已年迈,也换我来孝敬他们了。

    我果断地买了两斤粽叶,决定自己尝试着包粽子。我先去超市里称糯米,回到家后,我将糯米洗净泡水,把一片片粽叶刷干净,剪去两头,沥干水备用。待午饭后,我将泡了5个小时的糯米沥干水分,洗净平时买米拆包留下的白细线,这线很结实,捆粽子刚刚好。

    记忆中,妈妈用的是一种和粽叶一样碧绿清香的马兰草,绿色纯天然。用它捆绑住粽叶,粽叶裹着糯米,一种好闻的香味在开水里浸润着糯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十分诱人。

    从小只会吃,没有认真看过,也没动手包过。只记得妈妈和外婆包的都是羊角粽子。我也学着搬来靠背椅子,把细绳扎在椅背上,再准备一根粗点的绳子。我把两片粽叶叠放一起,将较宽的那端旋转成一个漏斗形,漏斗的下端不留缝隙,然后抓一把米放进漏斗里,用一根筷子将米压下去,这样米之间才紧实没有缝隙,绑起来不会散,粽子吃起来也香。接着再将尾端折下来完全覆盖在米上,然后用粗绳在粽子上用力绕一圈,放开粗绳,用细线从粽叶尾端背后绕到前面捆住粽子上端,这样一个羊角粽子就诞生了。

    我第一次包粽子,不是捏得太紧,把粽叶弄破了,就是捆的时候不得要领,粽叶散了,米撒了。拆了包,包了拆,一斤糯米,却足足包了三个小时,累得腰酸背痛。就像学生读书平时不用功,考试时手忙脚乱,真是功到用时方恨少!费了不少周折,终于把粽子包的还像模像样,有棱有角。粽叶太窄,粽子也出奇的小,一个粽子不到一小口。第二次包,我用三片粽叶,这样粽子就大些了。煮熟了的粽子,竟然有小时候的味道:软软糯糯,香香的。

    有些事情只有自己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艰辛。那时,妈妈一个人忙里忙外。每到端午时节,妈妈白天忙着田里的事,晚上点着煤油灯或者蜡烛包粽子,一包一大锅,她坐在灶前不时添加木柴,有时累得趴在柴垛上睡着。她总是叫我们几姊妹早早地上床睡觉,也不知她忙到什么时候才休息。第二天早上,一觉醒来,满屋子的粽香,一种浓郁的清香,是那么的诱人!我掀开锅盖,捡出粽子,解开线,剥开粽叶,用筷子插着粽子,一个几口就吃完了。我最喜欢吃凉粽子,不醮白糖一口气能吃五个,妈妈包的粽子就是好吃!

    那时的端午,有两天是异常隆重和神圣的:初五和十五,初五这天,舅舅一大早来接我们去外婆家。挂艾叶,吃粽子,点雄黄,吃完饭,还有一件让人兴奋的事,那就是穿上一身新衣服,去看一年一度的龙舟赛。

    龙舟比赛定于五月初五中午时分,在桥市乡政府门前的改道河举行。我们总是早早地来到河边,没想到参赛的龙舟早来了,十几个龙舟一字排开。比较富裕的村都参赛了,每个龙舟上挑选12名青壮年男子作为桡手,一个舵手。除此之外,每个龙舟上还两个特殊的人:一个是坐在船尾的击鼓手和另一个是站在船头的青少年作旗手,据说,这个人受神灵的保佑,会富贵长寿。

    开赛前,要放炮仗,喝酒,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然后,裁判员哨子一吹,随之鼓声响起,站在龙头的少年随着鼓点,有节奏地挥着手中小旗。众人齐声喊着:“划!划!”那些穿着红上衣绿裤子,头上系着黄方巾的桡手,拼尽全力往前划。每组参赛的三个龙舟如离弦之箭,在人们掌声与喝彩声中冲向终点!河两岸挤满了花花绿绿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一个个热情高涨,不时地鼓掌,不断地为各个龙舟呟喝助威,有的人手都拍红了,有的人嗓子也喊哑了。有时候,人群中会有一些小小的骚动,某个龙舟在慌乱中倾覆了,把那些人全盖在了水下,幸好他们都会水性,最后都安然无恙!有时,龙舟上的桡手们,会向岸上的人们抛撒馒头包子,惹得人们一阵哄抢,好不热闹!我这小个子,大多数时候,抢不到包子馒头的,也看不到河里的龙舟,只听到一阵阵的击鼓声,划水声和人们的喝彩声,感受这壮观的场面。不用上学,不用做家务,还穿着新衣新鞋,兜里揣着钱,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我却是那么的快乐,要是每天都如此,那有多好!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了生活都外出务工,人们也无暇顾及端午节的龙舟赛了,儿时看的龙舟赛只能从记忆里搜寻,或隔着屏幕看看国际龙舟比赛,感受一下那欢快的节日气氛。河水也曾一度被污染,在政府部门的整改下,河水虽又变回了从前的清澈透明。

    如今,在端午节,人们虽然吃着网购的,或超市挑选的,味道各异,形状各异的粽子。不知有多少人看看电视里的龙舟比赛,也不知有多少人知道屈原。忙于生计的人们少了许多相聚的乐趣,象征性地在微信群里,在朋友圈里,与不能欢聚的亲朋好友道一声:端午安康。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是端阳。”惟愿端阳时节处处是端阳,如果再来一次别开生面的龙舟赛,那是最好了。

    (作者单位:朱河中学)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