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锋城 乍一看敝作标题,朋友们可能会产生一些想法或误解,甚至有些愤愤不平:难道就你一个人清白明事理?我们这些人都是些糊涂蛋子“扶不起”? 看官,您先别急,我不是这个意思,也没有任何不友好的潜在意识。其实呢,讲酒的一本经,我这个人是有些自相矛盾的,打从舞勺之年起就喜欢酒也爱结交好酒的朋友,可就是自己天生没长酒细胞而不善饮,回顾我的喝酒奋斗史,可能比圈内有些朋友的实龄还大不少,虽然数十年来我坚持不懈一如既往,可总是没有长进仍不胜杯杓。本来天生的喜欢脸红的一张脸喝一两就“精神焕发”,喝二两就会稀里哗啦,再要喝那就要全线崩溃愣是会“以身殉家”。所以呢,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场合和友人聚会,我是一般不端杯或很少端杯,但对朋友们那种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热闹场面那是钦羡不已,我会频频为他们举杯助力,让他们尽兴尽饮,鼓励他们“有酒大家醉,勿谈是与非”,并饶有兴致地观察他们“煮酒论英雄”、“想吐拿盂桶”的壮举,因此,才成就了我“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经历。 俗话说:“喝酒不喝醉,主人显惭愧”。“喝好不喝醉”这其实是买单者说的一些颇有点小气的话,怎么叫喝好了呢?用什么办法做标准呢?我老屋里有一位拥有八十年酒龄“喝遍乡下无敌手”的雷大爷,总结出来的结论就是“喝醉了或喝得不想喝了那才叫喝好了”!当然是“我也是醉了”才是标准。 我有个50后的发小,他有一个让我望尘莫及、自愧弗如的强项:善饮。他的喝法是“八两嫌少,一斤不倒;一餐不喝,浑身发燥”。他常说李白不喝酒能有诗百篇吗?赵匡胤不喝酒能收回兵权吗?鲁智深不喝酒能拳打镇关西吗?这其间,酒的作用不可谓不大。 诚然,酒这东西,不光是老百姓喜欢,据说神仙们也颇喜欢。当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从岳阳楼来到石首绣林亭后,一生豪饮的洞宾大仙自然就想到了久闻其名的绣林酒,忙吩咐弟子到弘道酒业去沽了一壶来,一打开壶盖,一股清酌的醇香,伴随着浓幽的气息,使这位以豪饮闻名于世的风流大仙陶醉不已,当时便喝了三大碗,并作出了流传千古的绝句:“饮酒须教一百杯,东浮西乏绣林归,偎岩拍手葫芦舞,过岭穿云柱杖飞”。大仙饮酒赋诗,且意犹未尽,遂叫来县令和酒坊掌柜,将绣林酒改为“绣林玉液”,并报天庭玉帝下玉旨敕封确认。多少年来,世人都没有搞清楚为什么叫“绣林玉液”,原因正是:玉帝下的玉旨产生于玉石首治下的绣林镇,因此堂而皇之地冠其名曰“绣林玉液”!以致流传千古,历久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