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版:01

让“中国处方”走向世界
荆州二医首个“洋硕士”毕业啦!

    □记者匡奕君卢成海特约记者潘健兴通讯员李辛迎

    端午节前夕,留学荆州的非洲小伙爱萨克顺利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成为荆州二医与长江大学共同培养的首个医学“洋硕士”,实现了百年二医“零的突破”。

    “随着‘一带一路’推进,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来荆留学。我院实施‘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以来,医疗、教学、科研‘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医院与高校深度合作,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帮助沿线国家培养高素质国际医学人才,让中国文化和医疗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为构筑人类健康共同体贡献二医力量。”荆州二医院长杨学武说。

    零的突破!二医首个“洋硕士”毕业

    “我研究的课题是血常规标志物在脑卒中预后中的作用,这对预防脑卒中、降低死亡率很有意义……”5月31日,爱萨克顺利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爱萨克来自非洲加纳,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医生。8年前,他来到重庆攻读医学本科。2019年7月,本科毕业后,他在荆州长江大学国际部继续深造医学硕士学位。

    2021年3月,在长江大学硕士生导师、荆州二医教学办主任张海锋的指导下,爱萨克为硕士论文答辩做准备。

    “脑卒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农村医疗条件有限,一些医院没有磁共振、CT等高端检测设备,而且费用也较高,农村患者难以承受。”爱萨克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告诉记者,“但血常规检查在各级医院都能开展,通过对血常规标志物的检查和研究,可以准确判断脑卒中的预后,从而及时进行医学干预,指导卒中预防。这对降低卒中病残率和死亡率有很大帮助。”这也是他在答辩论文中的主要研究内容。

    当天,爱萨克作了题为《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常规血液学标志物研究》的论文答辩,从选题、研究方法、结果结论等方面作了详细汇报和诠释。由三峡大学、长江大学、荆州二医共同组成的答辩委员会,秉承严谨的学术态度听取汇报,充分肯定了该论文研究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意义,并进行中肯点评。最终,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其达到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同意他通过答辩。

    科教兴院结硕果更多“洋硕士”将从二医走出

    “爱萨克是荆州二医成为长江大学国际学生实习实训基地4年来,双方共同培养的第一个‘洋硕士’。”参加答辩会的荆州二医副院长汪建成说,今年是二医建院百年,诞生首个“洋硕士”意义非凡。

    “零的突破”,源于科教兴院理念的深耕细作。2017年,杨学武新任伊始,就前瞻性地提出“科教兴院、人才强院”医院发展战略。从2018年起,每年将一批批骨干医生、优秀护士长、管理精英派遣到先进国家和地区,学习先进医疗技术、护理服务、医院管理,提升本院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教学、科研,是医院发展的“三驾马车”。荆州二医与荆州各大高校深度开展院校合作,先后成为长江大学国际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一临床学院、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临床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实习实训基地等。荆州二医党委书记吴国栋、副院长汪建成、副院长肖厚平、教学办主任张海锋、泌尿外科主任王竞等9名医学教授,成为长大硕士生导师,更有一大批二医医疗专家受聘为高校授课老师。他们常年活跃在高校讲台,为医学生传授医学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实验室科研,将医疗技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医学生,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医学人才。

    爱萨克来荆留学3年,勤奋好学,不仅在学校课堂上认真聆听二医老师们的精彩授课,课堂之余,他更是一头扎进二医各大临床医技科室,跟随老师们进行实践操作。

    张海锋告诉记者,荆州二医与长江大学联合培养国际医学生已到“硕果成熟的季节”。除爱萨克外,今年还有一批国际医学生也将迎来硕士学位答辩,届时,将会从二医走出去更多的“洋硕士”。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让中国文化和医疗技术走向世界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越来越多沿线国家的国际学生来荆留学,攻读中文、医学、工商管理等本科及硕士专业。其中,仅每年来荆学医的国际学生就高达200人。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首先从认识中医药开始。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让“中国处方”造福全人类。

    在荆州二医,爱萨克是众人皆知的“国际明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和二医医护人员共同战“疫”,积极抢救患者生命。平时,留学生们需要看病,都是他热心快肠地带到二医就诊,既当向导又当翻译,忙前忙后跑得不亦乐乎。每次开展院校联欢,爱萨克既当主持,又上台表演,深受大家喜爱。

    “荆州二医对我的成长帮助很大。我今天能顺利通过硕士答辩,真的很感谢二医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和指导!”爱萨克说,接下来,他想留在中国继续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如果条件不允许,他就回到加纳,好好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自称“最喜欢吃荆州鱼糕”的爱萨克,对指导老师张海锋充满感激。“老师很擅长书画,他不仅教我医学知识,还让我喜欢上了中国书法。”爱萨克表示,他一定会把中国文化带回加纳,让更多加纳人也感受其神奇魅力。

    “2020年疫情期间,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救治,83名患者没有一个转重症、没有一个复发,中医药确实了不起!”爱萨克连连竖起大拇指。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