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教育系统“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成效展示⑥

第004版:教育系统“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成效展示⑥

务实求真抓整治 严查真改求实效
——公安县教育系统“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综述

    100天的集中攻坚,体现了公安县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责任与担当,汇聚了部门支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与动能,攻克了一道道棘手难题,刷新了一串串记录数据。

    专项整治动员会现场。

    迈上质量强教新台阶,开启教育强县新征程。

    学生进企业,近距离感受社会发展脉动。

    学校积极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视野。

    新建成的公安县梅园初级中学((效果图效果图))。。

    □通讯员何玉田

    抓发展必先抓环境,抓环境必先抓作风。在“双优化”专项整治活动中,公安县委、县政府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荆州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采取务实举措,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小落实。

    坚持高位推进全面精准施策

    坚持高位推进。公安县县委书记严广超对全县教育系统“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领衔督办,带队调研指导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等工作;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教育工作8次,县“四大家”领导带队调研、指导教育工作11次,为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树立了鲜明导向。

    坚持开门纳谏。各乡镇党委、政府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征求“两代表一委员”意见建议351人次。全县教育系统在职干部教师开展全员大走访活动,实地走访学生家庭5284户,征求学生家长代表对学校、教师的意见建议,并纳入问题整改台账。全县学校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387人,广开言路拓宽民主监督渠道,确保攻坚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坚持对标督导。县委成立了由县“四大家”领导任组长的5个督查组,对照督查清单14个方面工作要求,对乡镇党委、政府,各涉教部门和全县教育系统学校(单位)“百日攻坚行动”推进情况开展3轮次督查,形成督查报告和问题清单,县委常委会坚持听取督导情况汇报,研究问题整改方案、措施,并安排部署阶段重点工作。

    坚持从严整改。县委、县政府为教育部门办实事7件,相关职能部门主动解决经费保障、教师编制、校园安全、食堂监管、学校布局、学位扩充等教育发展问题19个;全县学校(单位)共收集、梳理问题2349个,目前已整改到位2217个,需要分步整改或长期坚持的问题132个;县级层面收到问题线索15件次,核实6件次,处理7人,问题整改成效显著。

    坚持立足长远。建章立制阶段,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教育部门联合各涉教部门制订相关方案、办法、制度等19个,教育部门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18个,为持续巩固并扩大“百日攻坚行动”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坚持宣传推介。攻坚行动期间,在做好县级媒体和教育系统内部宣传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向上宣传推介公安县“百日攻坚行动”成果,市级及以上媒体采用信息37篇次。全县教育系统“双减”政策落实、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食堂服务保障学生等工作受到市级媒体关注,多次进行大篇幅报道。全县学校劳动实践教育、青少年德育等工作经验做法被中央人民政府官网、人民日报、新华网、湖北日报等媒体推介。

    1 党建引领发展开创新局面

    实行教育系统党建提级管理。公安县印发了《关于对全县卫健、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实施提级管理的通知》,对全县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进行提级管理,从规范组织设置、严格组织生活、加强督办指导、高效完成任务等四个方面加强指导和监管,全县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在“攻坚行动”中得到显著提升。

    规范民办教育机构党组织设置。针对民办教育机构党员发展滞后问题,县委组织部会同乡镇党委和教育部门安排了党建指导员,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党建工作的指导,对符合条件的民办教育机构,做到党组织应建尽建,民办机构党组织设置得到全面规范。

    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督办检查。教育部门建立了党组成员党建联系点制度,常态化开展党建督导工作,做到每年参加联系点党建活动不少于3次,乡镇教育总支每季度对辖区内党组织开展1次检查,重点促进党建工作与学校管理相融合、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党风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融合、党建活动与教学活动相融合,从根本上解决好党建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的问题。

    2 食堂服务保障迈上新台阶

    “价廉质优”凸显服务公益属性。公安县152个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全部由学校自主经营。根据本地消费水平,制订了针对全县各中小学的伙食费限额标准,“两荤一素一汤+水果”成为全县中小学生餐桌上的标配。同时,该县全面实施校园食堂大宗物资竞标集中采购制度,53家优质供货商竞标成功,确保了中小学食堂原材料价廉物美、安全可靠。

    “智慧平台”打造清朗财务空间。公安县投入资金105万元引入中小学“校园智慧食堂”管理平台,对学校食堂的财务收支核算、日常工作进行监管,强化食堂资金的支付方式,规范支出票据,优化支出结构,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服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优质高效,彻底扭转了以往学校食堂账目管理混乱、支出不规范的局面。

    “科技赋能”守护师生舌尖安全。以推进智慧监管为抓手,稳妥有序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运用“视频云+物联网”技术,将后厨视频数据推送到“网络云”,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可实时查看后厨情况。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9所中小学食堂上线互联网平台,今年年底可实现全覆盖,校园食堂监管更加公开透明。

    3 师德师风建设凸显新作为

    公安县委、县政府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双优化”整治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严格落实“一周一主题”学习要求的同时,坚持活动赋能,提升师德涵养。

    开展“践师德·展师风——我的师德故事”征文活动,通过组织教师践行师德师风、讲好自身师德故事,各乡镇、局直学校(单位)共报送作品377件,评选出一等奖41件;开展“践师德展师风”师德演讲活动,通过初赛、复赛,20名教师进入决赛,并确定12名教师组成中小学校本研修“乡镇行”师德故事巡回报告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师德演讲8场次,激励广大教师见贤思齐,全县教育系统掀起争做“四有”好教师热潮;开展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全县教育系统扎实开展师德楷模和师德标兵推荐考核工作,评选出师德楷模候选人25人、师德标兵候选人44人,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在教师节前夕正式授予5名教师“公安县师德楷模”、30名教师“公安县师德标兵”荣誉称号,树立好榜样、传递正能量。

    4 “双减”政策落实呈现新气象

    培训机构治理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公安县学科类培训机构注销105家,仅余2家通过了部门的联合终审;市场监管局会同教育、文旅、科经、民政、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5次,拆除违规培训高空广告牌73块,责令关停非法培训机构4家,责令2家批准恢复运营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在农商行开设银行专用账户,签订“机构—银行—主管部门”三方协议,并缴纳风险保证金,确保学科类培训机构规范运营。

    学生课业负担大幅减轻。加强作业设计专题研究,根据学生学业情况,分梯度适量布置课后作业,倡导教师面批作业,在学生减负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全县84所中小学建立作业统筹管理机制,从作业量上实现有效控制,小学生基本实现了“作业不出校”,初中生作业总量普遍下降。

    课后托管服务课程丰富。结合“五项管理”要求,公安县中小学课后服务已实现全覆盖,其中32所城镇小学和规模较大的小学实现课后服务内容的多样化,县实验小学开设机器人、舞蹈等20余个兴趣班,斗湖堤小学、孱陵小学开设无人机、书法、阅读、劳动实践等特色班,孟家溪小学等学校与县文化馆合作开设地方道情、戏曲、说鼓子等非遗课,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5 教学质量提升推出新举措

    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攻坚行动”中,公安教育聚焦“幼小衔接、小学强基、初中强校、高考强县”系列工程,着力推进质量建设。

    推行教共体改革试点。为破解优质教育城乡失衡难题,该县积极探索“义务教育共同体”试点改革,以“1所核心校+N所薄弱校”的模式,将26所中小学校组建成13个教共体,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实现一体化发展;在市教科院组织下,公安县梅园中学、沙市实验中学组队帮扶黄山头初级中学,开展教学教研指导活动6场次。

    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打造绿色课堂、提升课堂效率”为抓手,引进山西太谷“导学案制”课堂教学模式,选取了21所中小学为样板校先行先试,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着力全学段提升教学水平,用课堂教学效度换取群众满意度。2022年春季学期,山西太谷课改团队到公安县开展2次指导交流活动,为全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走深走实提供了指引。

    加强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结合实际制订《公安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细则》,包含教育管理体系、学校德育工作、双减工作落实情况、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等7个内容55条评估项目,每年开展2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专项检查,评估结果将作为学校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6 校园安全治理续写新篇章

    隐患查改到位。实验中学、梅园中学、实验幼儿园碧桂园分园校门前交通设施已建设到位,同时排查摸底各中小学幼儿园校门前警示标志、斑马线、减速带损坏共368处,县财政已列支专项资金,今年秋季开学前将全部整改完成;针对农村学校见警率不高问题,建立“一村一辅警”工作机制,385名民辅警、3800余名校园保安、护校队员和家长志愿者参与每天上下学期间执勤护学,“警校家”联合护学形成常态。

    教育培训到位。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全民国家安全日”为契机,在城区各所学校集中开展禁毒、禁烟、消防、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培训和知识讲座12场次,演练12场次。将“防溺水”教育纳入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全面落实校园安全教育职责,同时组织教育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联合开展学生“防溺水”工作,压实乡镇党委、政府层面防溺水联防联控工作责任,全力防范学生溺水事件。

    部门联动到位。组织公安、交通、卫健、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校车、消防、食品卫生、防疫等安全专项检查,全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县卫健局为每所学校配备了1名医务人员,点对点指导学校健康教育和疫情防控工作。公安、教育等部门联合开展校园及周边“四类重点人群”信息摸排工作,发现各类人员121名,其中校内居住人员4名,现已采取“一对一”严格管控措施。

    7 教育优先发展实现新突破

    积极向上争资。截至目前,公安县共争取中、省教育项目资金5471万元,以校舍建设和教学装备添置为重点,用于39所农村学校58个项目建设和16所学校“班班通”设备更新,持续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重点项目。县委、县政府投资6.45亿元迁建实验中学、新建梅园中学和竹溪小学,继实验中学迁建项目2021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后,县梅园中学、竹溪小学新建项目将于今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县城区净增小学学位2000个、初中学位700个,“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公安县二中、三中迁建进城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工建设。

    据实补充编制。县编制、人社部门在深入调研基础上重新核定教师编制,据实增加全县教师编制286个,同时将农村小学空编和当年退休人数全部纳入招聘招考计划;对超编学段中的缺编学校按“缺一补一”原则予以补充,对超编学校按“退二进一”原则予以补充。今年公安县教师编制招考人数为349人,为历年之最,较2022年(159人)增长了119%。

    提升保障水平。将2021年“两个只增不减”和义教教师工资“不低于”需增补经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经费、银龄计划人员经费、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公办园建设县级配套经费等保障项目4800万元纳入财政重点保障项目。此外,县级财政还保障了全县398名专职校园保安经费每年500万元,校车营运成本补贴、贫困生乘车补助经费404万元。

    公安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百日攻坚行动”有一定的阶段性,但“优化师德师风、优化教育环境”是地方党委、政府服务保障民生的一项永恒课题。目前,公安县教育系统的“双优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仍有一定差距。下一步,县教育局将持续用力,巩固并扩大“双优化”整治成果,履行好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职责使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安教育的支持度和满意度,倾力营造尊师重教、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交上一份亮丽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