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版:01

爱啃“骨头案”的信访尖兵
—记全国优秀信访工作者、市信访局二级调研员吴世金

    □张林裴蜀华宁凤娟

    码放整齐的材料,密密麻麻的信访事项交办清单表,摞了一层又一层的来访记录本……市信访局二级调研员吴世金的办公室面积不大、物件不多,却承载了他16年的信访岁月。

    今年5月25日,第九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吴世金被评为全国优秀信访工作者,作为荆州唯一一名获奖者接受表彰。

    不惑之年与信访结缘,从此便坚守信访一线。16年春华秋实,从初涉信访业务的“小白”到全国优秀信访工作者,吴世金接下一个又一个“烫手山芋”,办成一件又一件积难杂案,换来了群众一张又一张满意而归的笑脸。

    信访“萌新”把案子办在田间地头

    2006年,吴世金到市信访局担任复查复核科科长。当时,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刚刚启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整个科室只有吴世金一人。

    这位信访“萌新”一头扎进信访条例中,一点一点吃透政策法规。他的笔记本上,信访人基本情况、主要诉求、处理结论、落实情况……一条条记录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2007年,公安县某国企改制,带田入产的老百姓被迫下岗,失去了生活来源,百余名群众拉着横幅,集体上访讨说法。

    当年7月,吴世金和其他两名工作人员组成信访专班,前往公安县开展调查。

    “你们都是当官的,能给老百姓解决问题?”刚到现场,专班便被泼了冷水,群众也不主动说明情况,工作陷入“死胡同”。

    “群众不来,我们就下去。”每天早上5点不到,天刚蒙蒙亮,吴世金便带着小本本跑到田间地头,和群众拉家常、了解情况,这一跑便是半个多月。

    “这几个城里来的干部还真不赖,天天跑来问情况,没准真是给我们办事的。”一天晚上9时,村民李大娘找到吴世金,把自己的难处、诉求一五一十说出来。

    访进群众家门,才能叩响百姓心门。越来越多村民主动找专班说情况。只要他们说,不管多晚,吴世金都等着,从不让问题“隔夜”。

    理问题、解心结。吴世金和专班同事厘清案件原委,列出信访人的主要诉求、政策处理依据和处理意见,并与其逐一确认,以理服人。专班还根据信访人实际困难,帮着协调相关单位解决,并给予帮扶。慢慢地,来找吴世金诉苦诉怨的村民越来越少,送锦旗的越来越多。“俯下身子,才能当好信访干部。”吴世金笑着说。

    “枫桥经验”在县域生根发芽

    2008年9月,一场长达7小时的信访听证会在监利召开。晚上10时,听证结果公布,一桩多次上访的陈年积案终于得到解决。  (下转第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