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周军通讯员陈诚)近日,市农业农村局派出工作专班,从畜牧生产、春季防疫、项目争取、环保督查整改、提升检疫能力等方面,对各县市区畜牧兽医工作进行全面督查,推进全市畜牧生产和春季防疫等工作。 持续恢复畜牧生产。根据督查情况,到4月底,全市生猪存栏257.71万头、比去年同期增14%,能繁母猪存栏24.49万头、比去年同期增5%。能繁母猪数处于正常保有量23.36万头的104.8%。1-4月份,全市出栏生猪152.74万头,同比增15%。其中,荆州区、石首市、监利市和洪湖市生猪出栏较同期增长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一季度出笼家禽1844.8万只,同比增16.17%。主要畜禽生产出栏完成季度目标任务。 全面落实春防措施。2021年,全市有432家养殖场通过规模养殖场“先打后补”资格审核,已兑付补贴资金942万元,做到了应补尽补。各地规范管理防疫物资,扎实开展基础免疫工作。截至目前,全市4种强制免疫病种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均达到100%,并持续推进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工作。 项目争取实现新突破。今年来,各县市区围绕畜禽产业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工作,取得新突破。荆州区引进东进农牧投资6-10亿元建设猪小治食品工业园,填补了我市生猪加工全产业链空白,设计年屠宰生猪100万头、肉制品深加工约1.5万吨;江陵县湖北九邦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100万羽蛋鸡标准化、智能化养殖场,已投产2栋,现有存栏20万羽,另有2栋已建成,预计6月投产;洪湖市以湖北中佳禽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投资1.5亿元建设的鹌鹑养殖加工综合体项目初现雏形,拟建成养殖存栏鹌鹑400万只,并开展鹌鹑及其他禽类产品深加工;石首市两洋商贸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成日屠宰能力5万羽家禽屠宰生产线。 稳步推进环保督查整改工作。各县市区紧紧围绕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年度工作目标,持续发力开展禁养区防复养“回头看”、规模养殖场污染处理设施配套升级、粪肥资源化利用等工作,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底,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9.96%,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4.8%。 全面提升检疫能力。各县市区均制定了动物检疫监管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工作任务,对重点工作、重点乡镇实行现场指导、跟踪推进。积极落实官方兽医调查摸底和新补充官方兽医认定及信息统计上报工作,指导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建立养殖档案,及时更新平台基础信息,方便经营主体通过网络途径申报检疫,提升动物检疫工作效率,并通过推进无纸化出证,实现动物检疫在线监管。此外,加强动物检疫监督闭环管理,通过“湖北智慧兽医”信息平台,及时掌握辖区内外省和省内调入调出畜禽情况,及时督促指导养殖场、屠宰场、承运人等反馈落地信息。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部门将通过加强相关项目建设、提高养殖场自报率等措施,全力保障畜禽生产,继续抓好生猪生产,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扎实推进产业链发展,全力推进中博农(江陵)牧业公司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荆州猪小治食品工业园、七尚食品科技等项目建设,服务小胡鸭公司建设鸭、藕、文旅一体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助推江陵集鑫、湖北翼滋、湖北湘康等屠宰企业转型升级;加强疫病防控,采取生物安全管理、疫情排查、专项监测、检疫监管、防疫消毒、疫病净化等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做好相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导工作;综合推进畜禽环保治理,持续加强养殖污染治理,整体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起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