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周军通讯员周国胜裴霄敏)日前,市农技推广中心出台《荆州市耕地质量建设暨化肥提质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切实推动2022年度耕地质量建设与化肥提质增效工作,确保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到位。 据介绍,为了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我市今年将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推广秸秆粉碎还田、畜禽粪污还田、绿肥种植、深耕深松等工作,提高耕地地力,确保耕地质量稳定提升。同时,按照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荆州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攻坚提升行动方案》等的要求,大力推广“精、调、改、替”化肥提质增效技术,确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全市农技推广系统将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建设、维护好本辖区部、省、市、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点(118个),完成各类土壤肥料试验和数据上报,按进度完成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和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 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收集整理、补充完善历年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及应用成果,形成符合各地实际的配方施肥技术体系,制定主要农作物配方施肥总体指标方案,结合本区域种植结构和种植模式提出主要农作物施肥指导意见;不断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手机APP系统,提高推广应用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以基层农技人员、肥料销售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种技示范户以及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组织为重点推进,确保“测土配方施肥”手机APP系统全覆盖。 持续推进化肥农药提质增效行动。围绕农业产业链建设,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路径,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市县两级耕肥机构及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将积极主动对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以及化肥生产企业、农资经销商等涉农服务性市场主体,实行精准指导、全程服务。扶持一批测土配方施肥企业,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分散农户开展减肥技术服务,基本普及“精、调、改、替”减肥增效技术,建设各类化肥提质增效试验示范样板。 积极组织化肥使用监测调查。各县市区耕肥工作机构将选择典型农户、典型地块,调查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玉米、果蔬等主要农作物施肥情况,测算施肥量。同时,协助统计部门建好村级化肥施用台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