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荆州宣讲

理论研究
清廉荆州建设现状及对策

    □王经砺张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建设廉洁政治、净化和重构政治生态作为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略和根本目标,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去年以来,省委、市委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清廉湖北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清廉荆州建设的实施方案》,对清廉建设作出全面动员部署。全市各级党组织迅速响应,各成员单位围绕7个清廉载体建设做了一些探索,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对照全面从严治党新任务新要求,对照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还存在不小差距,有的只是开局破题,有的行动迟缓、蜻蜓点水,有的虽然启动较早,但把脉定向不准,后续工作不严不实,需要在锚定目标、靶向施策上精准发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清廉荆州建设现状

    一是体系架构基本形成,但统筹推进不实不深。各地各部门把清廉建设融入自身业务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逐步增强,如清廉机关建设情况被纳入机关党建年终考核,清廉国企建设与加强国资监管和深化国企改革有机融合,清廉学校建设融入到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落实学生“双减”任务中。但也有的地方和部门缺乏系统思考和整体谋划,对清廉建设认识不到位,等同于一般的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没有在层层动员、广泛宣传、抽丝剥茧上下功夫、见实效,压力传导层层递减,如清廉企业建设中,部分民企知晓率、参与度不高,有的认为清廉建设是“一阵风”,有的只是开了几次会,看了几场电影,搞了几个展板,简单应付,应景造势,没有从一体推进“三不”、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战略支撑考量和把握清廉建设的内涵要义。此外,目前对各清廉载体建设成效的考核缺乏科学规范、既能定性定量又方便操作的评价体系,难以对考核对象特别是领导干部推进清廉建设的具体情况作出精确的评判,如清廉机关建设情况虽已纳入机关党建年终考核范畴,但对于具体考核哪些指标和怎样精准考核还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办法,在考核结果的运用方面也存在清廉建设的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的奖惩、选拔任用脱钩等问题。

    二是工作责任逐步压实,但建设标准仍需强化。各清廉载体建设责任单位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组建督查暗访专班对推进情况开展督办,下发通报,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难题,倒逼责任落实。如清廉医院建设责任单位联合开展不合理医疗专项治理行动,清廉村居建设责任单位定期督查乡村振兴项目实施和政策落实情况,规范农村“三资”管理。但有的地方和部门认为清廉建设只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事,落实主体责任的意识还不够强,如清廉机关建设中,有的单位党委(党组)不善于运用“四种形态”管理监督干部,将党委(党组)落实“四种形态”的要求悬于虚空。有的行业主管部门没有找到清廉载体建设监督的落脚点,不知道应该具体监督什么和怎样监督,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有的虽然开展了一系列指导和监督工作,但大多采取参加会议、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传统方式,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三是工作氛围日趋浓厚,但靶向聚焦不够精准。各清廉载体建设初步形成了牵头单位总动员、资源信息全整合、工作调度全方位的良好工作氛围,如清廉家庭建设中组织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配偶召开座谈会,倡导当好“廉内助”,开展清廉家风建设访谈,讲述清廉家风故事。清廉文化建设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深入基层举办清廉文化主题演出,打造清廉文化阵地,清廉之风正在走进千家万户、田间地头。但大多地方和部门没有把准“脉搏”、点到“穴位”,如清廉机关建设还仅停留在讲廉政党课、举办廉政教育培训层面,没有着力聚焦优化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建立务实管用的权力精准约束和流程管控机制,推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清廉学校建设还局限在对师生开展机械式宣传、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上,没有上升到完善招生考试、物资设备采购、职称评定、学区合理划分等制度,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合理分配、改进师德师风上;清廉医院建设虽开展了医疗机构合理诊疗、规范医保基金等专项整治,但还需要拓展延伸到规范医疗器械招投标和药品采购程序、完善医院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等多个层面。

    四是示范效应初步呈现,但特色亮点不够鲜明。有的地方和部门在清廉建设中先行先试、勇于创新,打造出一批示范点。如监利市玉沙小学在清廉学校建设中把廉洁修身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创新宣教方式,通过绘画、剪纸、手抄报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塑造清廉卡通形象,“清廉文化润童心”等活动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滋养学生心灵。沙市区在清廉家庭建设中打造“家风银行”,以“有形”方式储存“无形”家风。石首市在清廉文化建设中以“红军树上党旗飘”为主题,重走红军路、体验红军饭,用沉浸式的体验活动开展红色廉政教育培训,融廉政文化于山水景物、革命教育中,品牌效应逐步彰显。但从面上推进情况来看,大多示范点缺乏深度探索挖掘,内容不够丰富,亮点不够突出。有的习惯于“等靠”上级文件和通知办事,认为目前上级对各清廉载体建设还没有出台精细明确的标准规范,主动探索的勇气不够。如清廉机关建设中没有打造出有影响力的模式和品牌,创新方式方法不多,教育形式单一;清廉文化建设中,存在廉洁教育“一锅煮”、基层教育有盲区、正向激励教育偏少、清廉典型先进人物选树力度不够、载体形式相对单薄、信息化含量不高等问题,在增强廉洁教育精准性上下功夫还不够。

    加强清廉荆州建设的对策建议

    清廉荆州建设是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也是荆州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的应有之举,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蹄疾步稳,扎实推进。要将清廉荆州建设融入实施区域发展布局、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之中,作为重塑党风、整饬政风、匡正民风、优化作风、净化政治生态的治本之策,动员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层次齐抓共管、协同推进,为荆州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注入“廉洁动能”。

    一是锚定目标,重点突破。要牢固树立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把清廉荆州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清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加强统筹规划,细化项目清单、细化建设措施。如清廉机关建设要锚定“改革赋能”,深化党务政务公开、针对公权力行使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排查廉政风险点,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明确建设目标。清廉企业建设要锚定“诚信守法”,切实发挥企业党组织作用,引导企业不踩红线、不搞利益输送,加强企业内控机制建设,规避经营风险,引导合法合规经营。清廉学校建设要锚定“立德树人”,梳理办学行为负面清单,既要严肃查处招生、基建、维修、采购等方面的腐败问题,更要重点整治乱收费、违规办学、有偿补课、落实“双减”不力等突出问题。其他清廉单元建设也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主题、突出重点、找准抓手,在深挖资源、丰富形式、补齐短板、完善制度上下功夫,坚持边推进、边总结,逐步形成标准范式和规范模板,让清廉建设向各领域拓展延伸,让荆风楚韵、崇廉尚廉启智润心、培根铸魂。

    二是以点带面,守正创新。荆州廉洁文化资源丰富,但珠盘玉落,呈现点散、线虚、面广的分布特点。各地需要因地制宜,“廉”珠成链,打造清廉建设研学游精品专线。各基层创建单位要紧密结合自身法定职责和工作责任,依托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在创建内容、形式、方法、步骤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重视发挥标杆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适时筛选一批有基础、有特色、有代表性的清廉教育基地、清廉村居、清廉学校、清廉社区作为市本级“清廉示范点”培育对象,高标准高质量打造成示范样板,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并适时召开现场推进会,向全市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比如,可以选取有特色的廉洁文化点,由文旅、规划、商务等部门会同地方党委政府串点成线,制作“清廉建设研学精品专线”,并与周边商圈、公园、游乐场、景区等融合起来,在吃住行游购娱中融入廉洁文化元素,开发沉浸式清廉体验模式,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清廉之风。此外,还要聚焦清廉荆州建设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植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监督”,搭建综合分析、跟踪督促、信息反馈、情况通报、分类指导等智慧监督平台,推动清廉荆州建设数字化智能化。

    三是系统施治,体系联动。清廉荆州建设是关系人心向背的系统工程,要以规范权力、制约权力为切入点,以完善法纪、健全体制为着力点,以构筑法律屏障、制度屏障为落脚点,建立健全民主决策、责任约束、政务公开、公平竞争、民主监督等制度。比如,坚持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中谋划推进廉洁教育,做到“查、剖、改、教”相结合,健全完善“一单三书五制”机制,每查办一起重大案件,同步形成一篇忏悔书、一份剖析报告、一份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发案地区和单位瞄准问题,有针对性地强弱项、补短板,不断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同时,注重发挥党政机关清廉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言行作示范,以制度机制规范化建设贯穿始终,将继承与创新、正面宣传与反面警示、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宣传教育、清单化管理、惩戒并举、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全面从严、全面建设的涵盖面和辐射带动作用。

    四是联点共建,汇聚合力。坚持把主体责任、监管责任、监督责任统筹起来,把廉洁教育与净化政治生态、优化发展环境、激发担当作为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全市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建设清廉荆州的积极性,做到广大党员一起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清廉荆州建设全域化、社会化、常态化。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建立责任清单和目标任务清单,定期开展督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以点带面,点、线、面结合,分层推进,认真总结推广经验,推动形成高效推进、整体突破的工作态势。发挥人大立法、监督等职能,筑牢清廉荆州建设“压舱石”。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规范权力运行,从严防控廉政风险,做到政府依法施政、阳光施政、廉洁施政、诚信施政。发挥政协联系广泛、智力密集优势,广泛凝心聚力,积极建言献策,画好清廉荆州建设“同心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调查研究,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清廉建设走访调研,强化指导督导,协助党委制定责任清单,明确任务举措,提出意见建议。切实发挥好各清廉载体牵头单位牵头抓总作用,通过定期会商、调度工作、分析问题,挂图作战、循序渐进,一项一项盯着抓,把“规划图”细化为“施工图”,“愿景图”变成“实景图”,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清廉荆州建设整体质效提升。

    五是量化考评,常态规范。实行清廉建设“四纳入”“五挂钩”,把清廉荆州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党委(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内容,纳入党风廉政建设民意测评和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述责述廉重要内容,与创文考核、综治考核、党建考核、绩效考核、乡村振兴考核相挂钩,科学制定《荆州市清廉创建考核评估办法(试行)》,明确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同时,注重社会评价和社会效果,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机制,测评社会各界对清廉荆州建设的反响,重点评估人民群众特别是服务对象的意见,遵循置信度、可靠性、精确性等原则,构建清廉荆州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借鉴省内外清廉建设测量标准体系成功经验,从不敢为、不能为、不想为三个维度和执纪问责、权力监督、制度治党、制度管权、制度治吏、制度倡廉、清廉教育、预防状况、公众参与等方面来量化细化清廉指数考核标准,探索清廉荆州建设量化评价模式。把推进清廉荆州建设情况作为日常监督、专项巡察、督促检查的重要内容,对创建活动中图形式、走过场、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做虚功的一律严肃处理。对反馈问题整改不力、屡改屡犯、搞虚假整改、纸面整改、欺上瞒下的,严肃追究主要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具体承办人的责任,确保清廉荆州建设走深走实,促进荆州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显著提升。

    (作者系清廉荆州建设课题组成员)

下一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