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03

服务青年创新创业 汇聚青春奋进力量
——团市委服务青年创新创业综述

    在乡村、在田野,荆州青年汇聚起创新创业的磅礴力量。

    马聂

    彭方俊

    卢霞光

    伍晓明

    徐锋

    刘静

    杨永智

    王文娟

    □记者伍丹通讯员李飞

    2022年“创青春”湖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项)落下帷幕。这场历时2个月的比赛,是荆州青年创业激情的交融、创业智慧的交锋、创业梦想的交汇。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近年来,共青团荆州市委聚焦“育人”核心,把青年视作未来的创造者,围绕青年群体创新创业需求,以青创贷、青创园、青创赛、青基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五青”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网络优势,从政策、环境等方面发力,构建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荆州,正激荡起澎湃的青春力量。

    助融资突破青年创新创业瓶颈

    “资金是企业的命脉,企业运转需要资金,企业发展更需要资金。”荆州润德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罗碧高深有感触。

    荆州润德商贸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高端润滑脂、润滑油的企业,年初受疫情影响,进货周期延长,货款不能及时回笼,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罗碧高正犯愁时,偶然在团市委微信公众号上看到“青创贷”项目,不仅贷款额度高,且利率低。罗碧高第一时间与团市委取得联系,在团市委的牵线搭桥下,他顺利与银行对接,“‘青创贷’如及时雨,给了我们创业者极大的信心,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今年以来,团市委大力推进“青创贷”项目,帮助青年企业家解决创业项目“小额贷款难”“回款周期长”“抵押要求高”等融资难、慢、贵难题,截至目前,共成功发放“青创贷”1.004亿元。同时,团市委帮扶以大学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创业,目前,全市向团省委共申报47个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帮助青年大学生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和项目落地率。

    搭平台引领青年创新创业方向

    想要帮扶青年创业,就要知道他们最缺什么,帮助解决青年创业中的痛点、难点。

    团市委构筑实体服务阵地,通过“青创园”整合资源、建立机制,打造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有形化平台。荆州智谷创业园就是我市最具代表性的创业服务平台之一。

    “过硬的劳动技能、理论素养、创新思维和管理能力是促创业、保就业的‘通行证’。”荆州智谷创业园总经理周婧认为,“充电蓄能”对于青年创业者来说至关重要。近年来,该创业园开办了大学生创业培训班、职业技能培训班、退役军人特色培训班等,建立了覆盖城乡、高校的青年创业培训服务体系,让青年接受系统的创业知识培训,激发创业热情,参与培训创业者累计已达5000多人次。为提高荆州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该创业园还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3年来,吸引367位创业者参与。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我市“青创园”已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其中,湖北福楚光华电子商务创业园、荆州智谷创业园已成功创建省级青创园试点。下一步,团市委将积极组织试点园区和相关创业青年参与团省委主办、省青创中心承办的青培学院系列培训活动,构建青年创新创业高地。

    办赛事点燃青年创业梦想

    “创青春”湖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是全省一年一度的“双创”品牌赛事,被誉为青年“双创”人才的“华山论剑”。

    今年,创业经验丰富的张龙威也被吸引了进来。

    张龙威是荆州市泰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2016年,该公司作为招商引资项目落户江陵县,主要生产经营滑板、护具、轮滑等户外极限体育运动产品。今年初,在江陵县马家寨举办的全域旅游启动仪式上,该公司打造的“极限运动潮流文化会”作为子项目惊艳亮相,新颖的运动设备、极具挑战性的运动形式,瞬间引爆现场气氛,备受各界关注。

    点燃的不仅是观众的激情,也点燃了张龙威再创业的勃勃雄心,“从事制造业十多年,为什么不拓宽思路,延伸产业链至第三产业?”

    在今年“创青春”大赛中,张龙威带着他的“极限运动小镇”项目,凭借其创新性、研发投入、市场空间及成长性等多维度条件,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

    创新创业大赛是共青团服务、支持青年“双创”工作的重要平台。今年,荆州承办了2022年“创青春”湖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项),吸引27个项目申报参与。同时,组织30名优秀创业青年参加全省乡村振兴青年致富先锋训练营,35个项目参加2022“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3个专项的赛事,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优帮扶发展壮大青少年公益事业

    今年4月,由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团市委共同打造的“湖北希望工程·荆州青苗基金”在全省率先成立。

    “目前,已有来自市青年企业家联合会捐助的105.4688万元爱心资金顺利注入。”团市委书记瞿俊森表示,该基金主要用于荆州市发展壮大青少年公益事业,助力青年创新创业,支持开展“希望工程”系列志愿服务和各类社会资助、救灾援助活动,奖励青少年优秀人才及为青少年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组织开展和资助有助于帮扶困难群体的各项公益活动等。

    下一步,团市委将依托省青基会5A级公募平台资质,努力发挥共青团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市青企协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正确导向,扩大社会影响,通过荆州青苗基金,组织发动青年企业家力量,广泛宣传动员荆州籍各界人士关心支持青少年事业发展。

    强服务形成创新创业工作合力

    如果说,经济实力、城市活力、就业机会是吸引青年人才的关键,那么,良好的成长环境就是留住他们的关键。

    近年来,团市委高度重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推进工作,联系市发改委将青年发展纳入荆州市“十四五”规划;联系市科技局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意见》;联合市司法局、市教育局、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公安局等部门开展“荆州市青少年法治文化节”等活动;联合市委人才办发布《荆州市2021年企业引进人才公告》《荆州市2021年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公告》等,以“楚人爱才”温度点燃“人才兴荆”热度。

    不仅要靠事业留住人才,也要靠感情留住人才。今年来,团市委聚焦青年婚恋交友,打造“荆生荆世”系列相亲活动,服务青年3500余人。

    人物名片

    马聂:乡村振兴带头人

    1993年出生,荆州区八岭山镇铜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2015年,马聂从大城市回到荆州区八岭山镇铜岭村创业。带头成立铜铃岗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以“发起人+村委会+农户+基地”模式,发动村民筹措资金、流转土地,将铜铃岗蔬菜主题公园项目打造成了集旅游、研学、民宿等多元素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并引进七彩花都、恒荣梅园等生态旅游产业,让曾负债200多万元的小村庄,成为远近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卢霞光:开创水稻综合种养新模式

    1985年出生,湖北宗尧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8年,卢霞光利用饲养蛋鸡所产生的粪便、秸秆等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改良土壤质地,改善农产品品质。他打造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创新推广“鸭+蛙+稻”绿色种植,开创水稻综合种养新模式,间接带动2000多名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1000多万元。

    他创办的湖北宗尧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拥有全国唯一的鸭蛙稻注册商标、宗尧鸭蛙稻香米绿色证书。

    彭方俊:直播间里为家乡带货

    1993年出生,湖北秒捷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陵县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

    2020年2月,彭方俊牵头打造“荆裕优选”电商平台,为抗疫保供。

    随后,他按照“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将荆裕优选传统电商平台升级成秒捷汇新媒体电商模式,建立品牌直供基地。目前,秒捷汇已有电商直播间20个,日均带货6万多元,让江陵铁牛饼、金菊等成为网红爆品,预计2022年销售额将达1.5亿元。

    徐锋:大学生当起“农二代”

    1989年出生,石首市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

    2013年,徐锋创办石首市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创新探索出“瓜-瓜-菜”绿色高效种植模式,并由此形成产品地方标准,获得5项发明专利,使作物亩平年收入达2.5万元以上。

    合作社从成立之初的10个大棚,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个,成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本地及周边县市种植瓜蔬15000亩,服务鄂湘两省37个村、13285户农户,帮助1984人实现脱贫。

    伍晓明:“IT小伙”变身“鳑鲏大王”

    1992年出生,松滋养鱼专业户

    伍晓明曾在外从事IT工作,几年前,回松滋投身鳑鲏鱼养殖。仅用2年时间,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鱼专业户,人称“鳑鲏大王”。

    在长期的养鱼过程中,伍晓明不断学习探索,如今他的基地养了8000多条鳑鲏,养鱼年收入可达10万元。

    他还开通了自己的抖音号,分享养鱼日常,收获15万粉丝,拓宽了销售渠道。

    杨永智:“新农人”带富乡邻

    监利嘉润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杨永智创办监利嘉润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水稻、青储玉米,并开展稻虾连作,利用育秧大棚冬闲时种植草莓、西甜瓜等特色蔬果。

    自创虾稻田机插秧技术,成功实现多养一季小龙虾养殖模式,创建2个百亩再生稻基地和1个500亩稻虾基地,为周边300余名农户免费购买水稻保险,提供全过程技术服务。监利嘉润农机专业合作社被湖北省农业厅授予“省级示范社”。

    刘静:回乡开拓“甜蜜事业”

    1979年出生,湖北省金秋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10多年前,刘静放弃大城市的富足生活,回到公安县开拓葡萄种植、加工、产销的“甜蜜事业”。

    她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带领周边7000多农户和经纪人打响“荆秋缘”品牌。随后,她不断延伸葡萄种植产业,开发葡萄籽精油、葡萄酵素汽水、葡萄酒等衍生产品。现在,公司已成为一家集葡萄生产、销售、推广、科研为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王文娟:梦想飘着莲藕香

    洪湖市青泥巴食品有限公司经理、湖北省第十二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王文娟在广州当文员期间,看着身边的女孩子纷纷当起网店店主,她也动了心——何不把家乡的特产拿到网上去卖?

    于是,她回洪湖创业,自创青泥巴品牌,梦想把洪湖青泥巴藕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农业品牌。2019年,她加入淘宝直播“村播计划”,带动县城里数百位农民做村播,让当地合作社200公顷的莲藕畅销全国。2021年,她以直播带货的方式线上销售洪湖莲藕30万斤,销售额超800万元。

    记者黄思明王艺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