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版:特别报道

特色就业新名片:洪湖水产养殖技工

    王英雄(中)

    王英雄,“洪湖水产养殖技工”代言人,长期从事大宗淡水鱼类的人工繁养殖技术,鱼病防治技术,鳜鱼、乌鳢、泥鳅、甲鱼、乌龟、鳄鱼、河豚的人工繁养殖及病害防治。牵头组建的洪湖市水产专家助力精准扶贫服务团,走遍了洪湖的十里八乡,到村村户户进行培训、指导,手把手的教他们如何抓住生产的关键时机,把新技术送到村组农户。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湖乡的每一个角落,被渔民朋友亲切的称为“渔英雄”。成为洪湖市水产养殖技能大师、“洪湖水产养殖技工”代言人。2019年被评为“全国最美渔技员”。

    刘圆

    刘圆,洪湖水产养殖技工,大学毕业返乡创业,2021年投资8000多万元创建了洪湖市英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大力发展生态立体种养模式,流转水面500多亩,新建了水产苗种繁养温棚5000㎡,建设淡水鱼养殖繁育基地,年产各类名优鱼苗5亿尾、循环水养鱼50吨,带动3000人就业增收。

    龚友华

    龚友华,2015年,他领头成立了洪湖市龙友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网络社员67人,拥有稻田综合种养面积500亩,辐射带动1180亩,主要从事小龙虾苗种生产和虾稻连作。2018年,合作社在龙潭村建设了小龙虾交易市场,年销售虾苗20万公斤、成虾20多万公斤,年产值近1600万元,小龙虾远销广东、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新疆等11个省市,成为湖北知名的小龙虾苗种养殖基地。带动本村和周边乡村1500名劳动力就业增收。

    冯刚涛

    冯刚涛,河蟹养殖技工,2014年创建了洪湖市刚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3+5”生态健康养殖。经过多年的发展,合作社网络社员100多人,拥有厂区面积5000余平方米,办公面积近800平方,水产养殖面积近5000亩。帮助40多名退捕上岸渔民转产就业。合作社通过了海关总署的现场评审,获得了出口备案资格,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成都、郑州等城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和供应链关系,与盒马生鲜、叮咚买菜、永辉超市、长沙知花知果、巴厘龙虾等签订了合作关系,年销售水产品2万余吨,年产值过亿元。

    罗想生

    龟鳖养殖王一一罗想生,洪湖市老湾乡人。2018年创办洪湖清荷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高标准的养殖池塘530亩,拥有工厂化水产苗种孵化车间65平方米,有龟鳖水产苗种孵化设施2套,配备有各种实验设备、水质分析仪器、生产设备等32多台套;固定资产1500万元。近年来,罗想生致力于中国鳖和中华草龟的优质苗种基地建设和苗种繁育,并与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签订了从工厂化设计、亲种选育、苗种繁育到技术人员培训等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协议和长期技术合作意向。创新生态繁育本土种苗和无抗生态养殖模式,不断扩大孵化繁育养殖规模,到2021年年产甲鱼20万斤、乌龟2万斤等,年培育甲鱼幼苗30万只,龟苗3万只,甲鱼产卵72万枚,乌龟产卵6万枚,年销售甲鱼18万只,乌龟13000斤左右。销售甲鱼幼苗20万只,龟苗2万只,年产值1600万元,年利润350万元,并带动200多户村民就业增收。

    洪湖最美渔技员三人组

    湖北华贵水产有限公司为了让养鱼的不利因素转变为藕带种植的天然优势,深入市场调查,走访藕农、渔民和水产经销商,反复分析本地资源优势,终于找到了藕带与鱼共生混种养殖新切入点,于是搭平台、建基地,变传统养殖为“藕带一鱼”综合养殖,既创新又绿色,高效生态,又确保农民增收致富。

    上图为华贵水产有限公司水产养殖技工罗干、张强、许佳“三人组”在基地套养的黄鳝、乌鳢、鳙鱼等喜获丰收。

    曾令旗为企业员工讲解藕带-鱼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技术

    湖北省闽洪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水产交易市场

    洪湖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东南端,辖21个乡(镇、区、办),总人口94万。是典型的水网湖区,水域面积810.9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2519平方公里的32%。现有养殖面积87万亩,水产养殖专业乡镇两个。洪湖市水产业已栉风沐雨,走过近四十载。使最初的“养渔人”到“洪湖水产养殖技工”队伍由小到大,从初始的最原始的自然放养捕捞且有计划的进入市场流通,发展到集水产苗种繁育、健康养殖、市场流通、生产加工、餐饮服务、节庆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集团大军,打造成带有水乡印记,并独具地方特色的一张亮闪闪的“就业名片”:“洪湖水产养殖技工”。

    科技引领

    洪湖是典型的水网湖区,必然是“宜渔则渔”了。因此,洪湖市委市政府把水产业作为洪湖的特色经济、优势经济、全域经济来抓,出台了大力发展水产业的意见,并制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水产的若干激励政策,争取国家专项资金,鼓励农民挖鱼池、实现老塘改造,“凡生产线在23.5米以下的低洼田、冬季不能生长越冬作物的冷浸田、多年未耕作的荒废田等一律开挖鱼池”,一时间,鱼池面积成几何数增长。水产养殖户越来越多。但同时,如何让水产养殖户渔民懂技术、会养渔、养好渔的问题摆在面前,时任洪湖市滨湖办事处党委副书记的曾令旗临危受命担当起洪湖市水产局局长大任。他迅速成立工作专班,一面寻求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和支持,一面组织水产养殖模式及技术攻关专业团队,深入乡镇村组、塘头池边开展水产养殖相关模式技术探索及新品种试验示范的研究。在滨湖不同的水域选择了16个虾蟹混养和河蟹专养户进行试验,针对虾蟹各自生长、生活习性,摸索出了“时空分隔技术”,制定了一套提早投食、围网隔离、适时捕捞、拉开虾蟹生长时间差的方案。一边定点观察,一边对比分析总结,虾蟹脱壳期间还和渔民同住一个看守棚,有时半夜也要起床观察几次。

    数万个数据显示,只要蟹池生态环境好,饵料充足,虾蟹不仅不会相互残杀,且能有效地利用水体空间,实现生态互补,虾蟹混养模式亩效益一般高于河蟹专养千元以上。他用八年多的时间,探索总结了“虾蟹套养”模式并发表在《湖北日报》上,央视七台《致富经》还专赴洪湖采访;

    湖北电影制片厂也将洪湖虾蟹混养技术拍成科教片搬上银幕,在社会引起轰动。此外,还先后参与洪湖蟹池种植芦苇稻、稻田养鳅(鳝)、种菜养鱼和鳖、虾、鱼、稻综合种养新模式以及长丰鲢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由此,虾蟹套养、鱼鳖混养、网箱养鳝、“四大家鱼”轮捕轮放、鳜鱼专套养及虾稻、鳖稻生态综合种养等具有洪湖特色的高产高效优化模式在全市普通推广。与此同时,在曾令旗及其专家团队的正确引领、精心培养、专业指导下,洪湖水产养殖技工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并涌现出了“全国最美渔技员王英雄”、“洪湖水产养殖技工”传承人林国雅及龚友发、冯刚涛、罗想生、刘圆等一大批洪湖水产养殖“能工巧匠”。

    传道授业

    没有技术支撑的劳务品牌就没有脊梁。为推进洪湖市水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洪湖渔业产业兴旺和人民生活富裕,助力乡村振兴,洪湖市大力实施“洪湖水产养殖技工”人才培育行动。

    全市1800多名国有渔场职工全部买断,这些懂技术、会养殖的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赴全市各乡镇村继续从事水产养殖或对渔业家庭承户包进行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成为水产技术推广骨干,他们是洪湖市首批洪湖养殖技工。

    洪湖大湖全部拆围,渔民上岸,既恢复了洪湖生态,又为大面积退田还渔户从事水产养殖注入了一大批“土专家”。他们或宜渔则渔、或直接担当起水产养殖技术员。

    洪湖市先后确定洪湖市职业教育中心、洪湖市就业训练中心等五个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定点机构;洪湖市刚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洪湖市龙发小龙虾专业合作社等10个水产养殖技术实习实训基地,并狠抓水产科技入户工程和新型渔民人才的培养,采取“送培训下乡到村、到塘”、“培训大蓬车到乡镇”。“创业致富带头人专项培训”、“老带新,大带小”、“理论+实操+观摩”等培训模式,年培训水产养殖技术工和水产品加工等技能人才达3000人。

    洪湖市与中科院水生所、长江所、华农大、省水科所、省水产科技推广中心等科研院院所分别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培养和引进人才与

    技术,培育一批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水产专业技术队伍。

    洪湖市水产发展中心在全市开展“百名渔技进百村带万户”活动,实现渔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塘,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党政给力

    洪湖市委、市政府把“洪湖水产养殖技工”作为洪湖劳务品牌重点打造,并加强领导,组织专班,建立了上下联动、紧密配合、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领导工作机制。落实了“一把手”负责制,对洪湖渔业和相关联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从征地到办证,包企领导跟踪服务,代办手续,搭建融资平台,及时有效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把劳务品牌建设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劳务人员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提升劳务品牌的社会效应。

    截止目前,先后为洪湖渔业专业合作社和相关联企业提供融资贷款3亿多元、技能培训补贴和培训期间的生活交通补贴八佰多万元,发放工业结构调整奖补资金和稳岗返还资金近千万元,减免税费2亿多元。

    价值凸显

    现如今,“洪湖水产养殖技工”彬彬济济,其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凸显。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不断增大。近十年,因劳务品牌效应对农村劳动力产生示范引导作用,吸引劳动者自觉加入品牌行业务工,直接从事水产养殖的人数达6万人,其足迹遍布湖北、湖南、安徽、上海、广东、广西、海南、江西、新疆等省份,上下游产业链带动就业创业人数达15万人。

    二是农村劳动力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洪湖劳务品牌创造的经济收入明显高于一般劳务务工创造的经济收入,成为洪湖市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由于劳务品牌接地气,又有技能,因而就业比较稳定,人均收入在6万以上,比单纯种田收入高出两倍以上。有的家庭年收入达到几十万元以上。特别是近五年洪湖市贫困家庭有60%靠劳务品牌就业增收脱贫。

    三是“回归经济”不断推动。洪湖劳务品牌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了回乡投资兴业,2019至

    2021年底有3000多名洪湖籍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累计投资20多亿元人民币,创办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水产品加工等企业500多家,涌现了“大学生返乡创业当‘藕爸’”,大学生返乡创业创办洪湖青泥巴藕,返乡当“蟹王”、返乡当“鳖王”等典型代表。

    四是产业化链条不断加粗延长。目前,洪湖市水产品加工企业达28家,年加工大达30万吨,年产值突破50亿元,同时,冷链物流也发展迅速,全市建冷库86个,容量达5万吨,从事水产品运输的活鲜贩运、冷藏运输等的车辆达千余辆。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开设“洪湖渔家”生态鱼特产店和“洪湖清水”大闸蟹直营店达400余家。此外,还成立电子商务运营公司,实现村村有“淘宝”,快递进村到户。水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带动运输业、饲料业、旅游业、渔需物资生产等相关行业。

    五是地方知名度不断扩大。经过20多年的

    培育发展,洪湖市现已成为“中国淡水水产第一市(县)”、“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市”、“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示范产品:河蟹)”、“洪湖清水”大闸蟹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央视综合频道、央视二台、央视七台及湖北融媒体对洪湖水产作了多次专题报道。随着水产加工龙头企业市场营销手段的逐步加强,洪湖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高,不仅畅销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有的还远销到欧美和东南亚地区。

    最美行业扶贫企业

    湖北省闽洪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水产为主业,集养殖与种植、收购与批发、加工和物流、苗种繁育与品牌推广、科技开发与信息服务于一体的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现有水产养殖技工298人。公司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协会+农户”和“一地一品一产业”以及“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目标,打造“洪湖清水”蟹品牌。目前“洪湖清水”蟹养殖面积50万亩,总产量5.3万吨,总产值30多亿元,带动洪湖周边地区30万养殖农户,帮助6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其中包括长江禁捕退捕渔民、洪湖大湖拆围易地搬上岸渔民及农村贫困劳动力2430人,2021年被湖北省渔业产销协会授予“湖北省最美行业扶贫企业”。旗下闽洪水产批发交易市场吸纳300名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被湖北省人社厅确定为“湖北省返乡创业示范园”,公司先后被科技部、省科技厅授予“(国家级)闽洪水产星创天地”、“湖北省星创天地”。“洪湖清水”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同时在第七届中国企业发展年会上被授予“匠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