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孙晓旭 “以前,要是能在聚珍园酒楼宴请宾客,那真是有排面!”聚珍园,这个始于光绪年间、享有“辽沈无双味,荆楚第一园”美誉的“老字号”品牌,在很多老荆州人心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风雨飘摇、时光流转,聚珍园已走过120载岁月征程。现如今,聚珍园与餐饮、食品的关联似乎有所弱化,更多以商业广场的面貌呈现在荆州人眼前。对聚珍园历史不甚了解的年轻人,只能从长辈的记忆中拼凑出些许关于聚珍园酒楼的印象。 走过历史变迁 在聚珍园广场负一楼的长廊里,挂满了聚珍园特色菜肴的图片和一部分珍贵的老照片。漫步长廊,照片由黑白逐渐变为彩色,一幅聚珍园百年历史图景跃然眼前。 1902年,满族人关焕海在荆州城东门附近开了一家小面馆。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代御厨肖代流落到荆州城,正当无处安身时,关焕海兄弟收留了他。 从此,肖代就在餐馆里做起了厨师。肖代做宫廷菜技艺娴熟,特别是“散烩八宝饭”颇具特色,小餐馆的生意日益兴隆,经营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大有聚山珍海味之意,所以关焕海把小餐馆更名为“聚珍馆”,后又改为“聚珍园”。 聚珍园的菜肴色、香、味、形俱佳,一时间成了远近闻名的餐馆,不少文人将佐也都慕名而来。 到了80年代末,聚珍园发展到顶峰,更名为“聚珍园大酒店”,并拥有聚珍园酒楼、聚珍园食品厂、聚珍园宾馆、聚珍园商场,发展成为多功能综合性服务企业。此时,“聚珍园”三个字,不仅代表着荆州顶尖的特色佳肴,也代表着全国民众追崇喜爱的舌尖美味。 2005年,经过民营化改革后,聚珍园酒楼原址改建成聚珍园购物广场,亭台楼阁、红墙绿瓦,成为荆州城内亮眼的地标性建筑。 一百多年来,荆州发展日新月异,而“老字号”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城市品牌的延续。68岁的老荆州人周奶奶感慨:“我记事起就知道聚珍园,当年去酒楼吃饭排队要排很久,那个火爆劲儿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一晃都很多年了,还真是怀念啊!” 坚持守正创新 时代的浪潮、发展的局限,一度让聚珍园走得艰辛。 “改制后,虽然在酒楼原址建造聚珍园广场,我们还是保留了聚珍园最有特色的三道菜品‘聚珍三宝’——荆州鱼糕、八宝饭和千张扣肉,并以预包装食品的方式进行多渠道的销售。”荆州市聚珍园购物广场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安檬介绍,只要大家想念聚珍园的味道,无论是线上的电商平台,还是线下的合作商超,都能找到“聚珍三宝”的身影。(下转第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