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版:01

送不出的大红包 剪不断的医患情
——来自荆州市惠民医院内二科的医患暖心故事之一

    □记者匡奕君卢成海 特约记者黄红艳 通讯员余丹

    近日,荆州市惠民医院收治了1名病重的老年患者。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患者老伴几乎天天给医护人员送红包,且医护人员越拒收,老人送的红包金额就越大。

    面对老人的种种“怪异”举动,医护人员最终揭开谜底。原来,这位七旬病重老人,是家中唯一的“顶梁柱”,一家三口生活十分困难。患者老伴害怕“医院不收留”“医生嫌钱少”,因而红包越送越多、越送越大。

    红包悉数退还、免费提供爱心餐、减免部分费用……虽然老人的遭遇令人心酸,但在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爱下,老人恢复良好,即将康复出院。

    怕医生不看病患者家属不停送红包

    沙市区71岁的祝姨爹患脑梗七、八年了。由于记忆力衰退,老人外出时经常走丢,好在每次都被找了回来。近几年,老人腿脚无力,再也不能四处逛了,便整日在家卧床。老人几乎不会认人了,和老伴孙姨妈也没多少交流,生活完全靠孙姨妈料理。

    今年5月,祝姨爹突然陷入昏迷状态,这可急坏了孙姨妈。5月21日,孙姨妈请人帮忙,将老人送到荆州市惠民医院内二科救治。

    经检查,老人患有脑梗死、低血容量休克、心衰、肺部感染等多种危重疾病,如不及时治疗,随时有生命危险。内二科主任廖志洋迅速组织医护人员施救,稳定老人生命体征。

    暂时脱离危险后,孙姨妈趁四周无人,悄悄走进廖志洋的办公室,将200元红包放在办公桌上,表示感谢。

    “这红包我不能收,您快拿走!”没等廖志洋把话说完,孙姨妈调头就走。廖志洋跟着跑出来,退还红包未果,只好来到医院收费处,将200元红包转到祝姨爹的住院费中。没想到,这一切被孙姨妈看到。

    第二天,孙姨妈又送来200元红包,不由分说,扔下红包就走,廖志洋再次转到老人的住院费中。

    接连两天,红包都没有送出去。到了第三天,孙姨妈又送来600元红包。“患者家属怎么天天送红包?”廖志洋感到很奇怪,“是不是我不收下红包,患者家属就会认为医生不会好好给患者看病?”为了安慰患者家属的情绪,廖志洋“收下”了红包,并马上交到院办。

    此后的数天里,老人送的红包越来越大,600元少了,就送1000元;1000元少了,就送2000元……据统计,老人前后送了7次红包,总金额达到6000多元。

    真相令人心酸结局让人暖心

    患者家属几乎天天送红包,且红包金额越送越大,廖志洋感到事态的严重性,立即将情况向医院纪检部门作了汇报。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作为一名党员医生,收受患者红包,既违反党的纪律,也违背医德。其实,患者的信任与认可,才是最好的回报!”在纪检委员李瑾瑜等人的思想工作下,孙姨妈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道出频繁送红包的原委。

    原来,老人家里共有三口人,30岁的儿子患有精神类疾病,虽已成年,但既无工作,也没成家。一家三口人的生活,全靠祝姨爹的那点退休金维持。这次老人突然病重,家中的“顶梁柱”倒塌,可送到大医院,又怕经济上无力承受。听街坊邻居们说惠民医院主要服务的是低收入患者,他们便将老人送到这里。可是,祝姨爹来院时,病情非常严重,孙姨妈担心医生不肯收治,又怕医生不会给老伴好好看病,于是想到了送红包。在被廖志洋一次次拒收后,孙姨妈又怀疑是不是自己送的红包太小了,所以医生才不愿收下,因而红包一次比一次大。

    6000多元的红包,是孙姨妈多年积攒下来的血汗钱,医院当场全数退给了孙姨妈。“没想到,我送红包感谢廖主任,反而是在害他。”孙姨妈表示,再也不送红包了。

    老人一家的不幸遭遇,让大家感到很是心酸。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中,给老人倾注了更多关心与关爱。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杨义灿得知情况后,也多次去病房看望慰问两位老人。医院每天为老人提供“爱心餐”,并减免部分治疗费用。

    经过1个月的精心治疗,目前老人恢复良好。在出院前,孙姨妈还专门送来大红的感谢信。信中,老人对科主任廖志洋、管床医生袁早花、护士长陈仁芳等医护人员多次拒收红包、无微不至救治病人的行为表示感谢。

    在开展“双优化”专项治理、“清廉医院”创建和党员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荆州市惠民医院秉承“政府主办、关爱为本”的服务宗旨,严抓医德医风建设,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让更多低收入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其中,该院内二科是市直卫健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医院优秀党员示范岗,科主任廖志洋荣获省优秀党员、省先进抗疫医师光荣称号,像他这样自觉抵制“红包”,仅仅是惠医人的一个缩影。医护人员拒收红包,早已成为该院的一种“集体自觉”和“坚守红线”。

3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