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们不仅入股了吊瓜产业园,还有数十个蔬菜大棚,每年村集体收入至少有20多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敏谈起变化自信满满。 其实3年前,秦家场村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发展举步维艰。 2018年10月,江陵县委组织部在熊河镇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项目,主营吊瓜产业。 瞄准难得机遇,熊河镇熊河村、新河村出地,秦市乡秦家场村、普济镇赵家岭村等7个村出资70万元,投资入股合作社,与企业合作经营,盈利后分红。 村村“结盟”,让百姓受益。这种联村发展模式,不仅增加了入股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也解决了不少村民务工难等问题,产业园每年开出劳务费32万多元,村民收入有了保障。 江陵县99个村原先有一半没产业,大多数村集体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村“两委”只能靠转移支付维持运转。 如何摘掉“穷集体”的帽子?2020年,江陵县明确由13个强村帮带15个弱村,打破村界限制,采取“多村联合+合作社”的跨村联合经营方式,建成吊瓜、豇豆、芦笋、莲藕等七大类联村产业基地。 “村集体有钱出钱、有地出地,大家每年按出资比例分红。”江陵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目前“联村发展”模式已帮助江陵县弱村平均增收5万元,最高达25万元。 共建共治共享,不仅要村村“结盟”,更要村企“联姻”,真正实现变“单打独斗”为“攥拳出击”。 在这种思路下,江陵县积极引进79家经营主体与76个村对接,推出“一企联一村、一企联多村、多企联一村”的“村企联建”模式。 过去,普济镇林口村是“软弱涣散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刚过5万元,全靠一小块鱼池和一个小猪场租赁收入。 转折发生在2020年。林口村抓住普济镇打造“辣椒小镇”的契机,与湖北秒捷汇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实行“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种植螺丝椒等农作物。 仅半年时间,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过了50万元,林口村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经济发展了,村里为乡亲们建起了健身场地和露天大舞台。”林口村党支部书记徐威介绍,村委会还将一部分集体收入拿出来,扶持村民种植蔬菜和花卉苗木。 干群连心,壮大集体“一池水”。江陵县通过“联村发展、村企联建”,村庄从“单打独斗”到“组合发力”,1.2万人获得就业机会,户均增收1.6万元以上,实现“村强民富产业兴”。 扩面延伸品牌共塑 “千里江陵”释放乡村发展“新动能” 炎炎烈日下,江陵县资市镇先进村,种植户朱屈站在自家阡陌纵横的连片稻田,稻浪碧绿如海,稻穗长势喜人。 近年来,朱屈种植100亩的虾稻田,由于收入不错,他决定大干一场。 今年4月,朱屈成立江陵县朱屈水产养殖家庭农场,流转1500亩土地,种植优质水稻品种。如今,田间水稻长势良好,这个被晒得黝黑的汉子乐在心里:“品种优、价值高,今年将大丰收!” 自2019年起,江陵县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按照组织供种、种植标准、收购价格、优质储存、高质加工、品牌营销“六统一”标准,打造“千里江陵”区域农产品品牌。 今年,江陵县委、县政府把“国之大者”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将资源集中起来,集全县之力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该县积极与中化农业、中农集团等行业头部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精心运营“江陵道米”“荆州大米”等品牌,积极参加农博会、农交会、食博会、粮油精品展销会等展销活动,逐步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育主体、强服务、促规模……如今,江陵县中端品牌“江陵道米”的销售价格定位在4-5元/斤,高端品牌“千里江陵”和“荆州大米”价格定位在8-10元/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江陵县立足本地特色资源,通过市场品牌塑造,不仅让农业产品“响”起来,更让农旅消费市场“火”起来。 时下,走进江陵县资市镇玉古村,绿意盎然,风光无限,村里有水果采摘、共享菜园、田园观光、萌宠乐园等项目,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一边品尝乡土美味,一边感受生态美景。 “共享农庄不仅有好风景吸引城里人‘打卡’,村民还在家门口找到了好‘钱景’。”村民告诉记者,共享农庄由村集体经营管理,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农户入股,村民担任蔬菜供货员、农庄服务员、土菜制作员,农庄收益全部由村民分享,不仅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还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 近年来,江陵县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一管理”的工作方针,引导乡镇、村庄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共享农庄经营模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让群众“腰包”鼓起来、集体家底“厚”起来。 农旅融合,渐至佳境。 秦市乡孟家垸村依托联海水产,建设占地150亩淘龟乐园,打造集龟鳖养殖、知识科普、休闲旅游、餐饮美食、线上电商于一体的综合农旅景点。乐园盈利按“六三一”分成,共享农庄占60%、村集体占30%、联海水产占10%。 目前,全县建成共享农庄63家,在建和规划建设39家,带动村民增收2万元,成为助力集体经济、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又一新引擎。 红色沃土织锦绣,富美乡村入画来。江陵县正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多元共建、利益共享、共同富裕”的“共建共享共富”之路,正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变成生机盎然的现实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