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接第1版) 优治理:“一楼两长”赋能社区自治“大能量” 环境脏乱差、违章建筑多、消防隐患大,最严重的是小区通道两侧停满车辆,只留下狭窄的小道供行人通行……说起胜利街道蛇入山社区红房子小区,周边居民直摇头。 2004年建成的红房子小区,有4栋楼94户居民,却一直管理无序。 痛定思痛。2018年,在社区党委指导下,红房子小区成立小区业委会和小区审计组。2020年,社区党委启动“一楼两长”,红房子小区的“命运”也由此迎来转折。 首当其冲的是车辆占据消防通道的这个“拦路虎”。 如何还路于民?小区业委会制订规章制度,小区入门通道和楼道消防通道不得停放摩托车、电动车,“一楼两长”劝导居民车辆入库,让车辆乱停乱放乱充电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有没有党组织,真的大不一样!”小区居民自管会主任陈尚顺告诉记者:“如今,疏通污水管道、解决停车难问题,照顾社区空巢老人等杂事难事,都有‘一楼两长’参与,大家生活变得更和谐。” 为了让小区鸟语花香更宜居,在小区业委会组织号召下,“一楼两长”带头开展大型公益共建家园活动达150余次,70%的住户捐款捐物捐植物,参与社区文明创建,构建起了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 如今,红房子小区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春有樱花、玉兰吐蕾;夏有月季、石榴争宠;秋有桂花、荷花飘香;冬有腊梅、茶花傲雪……出门就能享受“家门口”的诗意生活。 “一楼两长”赋能社区自治,化“无管”为“共管”,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朝阳街道东苑社区沙市花园是成熟小区,有物业和业委会,但缺乏监督,居民经常向街道、社区反映管理混乱。为破解小区治理难题,东苑社区党委健全小区业主委员会,探索成立小区业主监督委员会,吸纳一批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居民代表进入业委会、监委会,监督物业公司运行。同时,从下沉党员中推荐5名党小组组长,从热心居民中推选26名楼栋长,“一楼两长”覆盖8栋居民楼,协助社区党委调解矛盾纠纷十多起,解决了300多户居民房屋漏水、外墙脱落等问题。2020年以来小区没有出现1例信访件,做到了大事不出小区、小事不出楼栋。 中山街道健康巷社区仁和小区1栋楼栋长赖世元,把小区里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老姨妈们组织起来,组建了健康巷“578”志愿服务队。4年来,只要居民们有需要,赖世元和队员们总是那句话:“我去帮!” “一楼两长”在参与社区治理实践中,示范带动更多居民决策共谋、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凝聚起强烈的“家园意识”。 激活力:“一楼两长”搭建党群干群“连心桥” “4壶油、1袋大米,都是积分兑的……”东苑社区沙市花园小区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爱心超市”门口热闹非凡,67位楼(门)栋长正在排队等候用积分兑换物品。 通过志愿服务“小积分”,激发社区党建“大活力”。 东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蒋海星告诉记者,社区楼(门)栋长根据服务时长获得相应分值,积分可在社区爱心超市进行集中兑换。这一创新举措,让越来越多楼栋长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如何让楼栋长干得好、有劲头? 沙市区探索建立以精神嘉奖为主、物资奖励为辅的激励机制,建立楼(门)栋长积分管理制度,区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每月按照“基础积分+绩效积分”对楼(门)栋长进行积分管理,积分按照1:1比例兑换成等价生活物资,极大调动楼(门)栋长工作积极性。 对楼(门)栋党小组组长,也科学设置了评价体系:沙市区将党小组组长纳入社区常态化服务岗位,履职情况计入党员下沉社区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长,并作为下沉党员年度考核、晋级晋职、评先表优的重要依据。 “一楼两长”干得好不好,社区居民说了算! 该区定期组织居民对楼栋长入户走访、矛盾化解、服务居民等情况进行评价,作为评选年度优秀“楼栋长”的重要参考;对表现优秀的党小组组长,在全区“两优一先”评选表彰时优先考虑。 从实践探索到制度规范,催生社区治理“永动力”,让“一楼两长”在楼栋里扎下根,结下服务居民的“累累硕果”,真正成为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这里有居民最知心的“翠姐”。十方庵社区服装厂宿舍2栋里的居民多是七八十岁的老人,60岁的翁根翠算是楼栋里的“年轻人”,被居民一致选为楼栋长。不管谁家有事找到翁根翠,她都热心帮忙、不遗余力,居民们看到她,都喊她一声“翠姐”; ——这里有居民最信任的“江哥”。江胜是荆州盐卡集装箱有限公司一名起重机司机,同时担任朝阳街道跃进路社区金属回收小区1栋楼栋长。平时工作忙,他利用休息时间一户户走访。谁家下水道堵了、电灯坏了、水管爆了,他都会到现场协助处理。“大家有事能想到找我办,就是对我最大的信任。”江胜说。 …… 以平凡微光,点亮让千家万户璀璨灯光。“一楼两长”用如山的信仰、如海的情怀、如铁的担当、如火的激情,铸成社区里的中流砥柱,成为居民“最亲的人”,与居民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